本报评论员

作风,是指一个人、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习惯、风尚与习气,是带有整体性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倾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作风反映素质,体现能力,关系形象。我们必须坚持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因为良好的作风永远是路局一切工作的基础,永远是引领职工队伍的旗帜,永远是各项工作落实的保障。

全路实施安全风险管理以来,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已成为铁路总公司、路局、站段的共识。设备靠人操作、管理靠干部落实,做好一切工作关键在干部作风。近来,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路局干部作风不断强化,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干部抓工作标准低,好人主义严重,发现问题多、解决问题少,发现一般问题多、关键问题少,检查质量不高,考核力度不大,要求很严但执行随意,问题很多却视而不见,甚至蓄意掩盖问题、隐瞒事故。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这警示我们必须把干部作风作为确保运输安全的突破口,坚决纠正管理中的庸、懒、散现象。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对“不作为”开刀。“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党员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担责任、挑担子,特别是要敢于面对矛盾。但现在我们一些干部好人主义严重,发现“两违”不会管、不敢管,导致执行考核标准因人而异,职工反映强烈。全局必须坚决对这些懒病、庸病来一次大扫除,重点是抓紧理清干部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加大督查力度,完善考核办法,科学量化标准,努力铲除“不作为”的土壤。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对“不过硬”追责。习总书记强调,做人不能对付,做事不能应付。我们也一贯倡导“干就干好”的作风。但现实中,“人到心不到”、“到位不履责”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干部只图完成下现场量化任务,不注重现场检查的质量,甚至查不出问题。我们要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专业水平和履职能力,形成学专业、懂专业的良好氛围,让职工会做,使干部会查。要把领导干部的工作质量作为督查问责的重点,抓好工作写实、量化任务书与现场问题的对照核查,严格问责考核,带动各级干部自觉提高工作质量,使现场工作真正严起来、实起来。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对“不扎实”下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永远是干工作的大忌。为什么我们有些干部面对矛盾问题,特别是在突发灾害、队伍稳定等关键时刻“手忙脚乱”?根子就在于一直以来工作不扎实,情况不清,业务不精,推动不力。特别是一些干部热衷于上级调研时“做虚功”、领导检查时“搞迎逢”,寄希望用上级表扬“一俊遮百丑”。各级干部要从端正自己的政绩观做起,坚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各级组织要通过严格、细致、深入的作风督查和问责,推动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促进干部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对那些工作虚浮、作风漂浮的干部要坚决处理,促进作风的根本转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让我们始终紧绷作风这根弦,坚持不懈地抓常、抓细、抓长,实现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