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何卫东 宋智慧

图为王建新在检查桥梁设备。李春摄

在永安工务段,说到防洪老先进——永安工务段永安路桥车间党支部书记王建新,那真是无人不知。工作20多年来,他爱岗敬业,全身心扑在防洪工作上,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全路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获得南昌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优秀班组长等荣誉称号,成就了防洪老先进的美名。

今年10月17日1时,王建新在防洪包保点——桂口路桥工区的休息室刚躺下,突然听到雨声,他翻身下床就去工区查看雨量计。听到雨声看雨量计,这是他的老习惯。

说到这个习惯,还得从他在桂口路桥工区工作时说起。

1991年,王建新到桂口路桥工区担任工长。该工区位于鹰厦线桂口站北端,管辖3座桥梁、5座隧道、29个涵洞、6万平方米的防洪加固设备和1.8万米的排水沟渠。设备多处在悬崖峭壁与河流之间,坡陡路隘、高堤深堑,涵渠多、隧道多,因此该地区是全段防洪重点地区。工区管内设备有任何安全问题,王建新总是第一个到现场,上山排危石、砍危树,下沟清烂泥。

每到晚上,王建新就特别紧张,总睡不踏实。外面一下雨,即使是小雨、即使在深夜,只要雨打在屋顶上,他就立刻醒来,翻身下床迅速去查看雨量计。由于工作需要,他睡觉很轻。只要他一睡觉,妻子和儿子总得小心翼翼,避免把他吵醒。

“防洪工作没有终点,只有把工作做细、把基础打实,才能确保线路安全!”这是王建新平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鹰厦铁路线路汛期天沟破损率高,王建新按书上的标准和方法修补,没过多久又出现了一条条裂纹,这些裂纹如果不修补就会越来越多,致使天沟大面积断裂,最终造成挡土墙底部坍塌危及行车安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他牺牲了无数个双休日进行攻关试验。3个月后,他终于拿出整治方案——王氏天沟修补法:在对天沟抹面时,每隔6米留一条伸缩缝,然后用浸透沥青的防水油布填实缝隙,再用沥青抹平伸缩缝。 “王氏天沟修补法”被在全段范围内推广实施。4年前采用该方法修补的天沟,现在依然没有裂纹。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在他的带领下,桂口路桥工区各项指标在全段名列前茅,并获得火车头奖杯,被命名为工人先锋号,成了南昌局的标杆班组。2010年4月,他被提拔为永安路桥车间副主任。

老先进再立新功。针对鹰厦铁路汛期滑坡落石、危树侵线严重的问题,2011年3月,王建新主动请缨,成立了 “王建新搜山扫石队”。他带领15名队员在野外清理线路危石、危树。3年多来, “王建新搜山扫石队”的队员风餐露宿,爬遍全段管内720个大小山崖,把1000多块危石逐个编上号码,绘制 “孤石危岩图”。他们清理危树13242棵,处理防洪加固设备8万多平方米,确保了鹰厦铁路安全畅通。2013年, “王建新搜山扫石队”被南昌局授予 “党内优质品牌”称号,今年6月获得火车头奖杯。由于工作出色,王建新于2013年2月被提拔为永安路桥车间党支部书记,并被评为2013年度福建省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