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都北京到金融中心上海,舒舒服服不到5个小时。当你走出这样的中国高铁,很难对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前景有什么悲观的感觉。” 《爱尔兰时报》记者克利福德·库南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毋庸置疑,中国高铁以及相应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奋力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经突破了1万公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高铁大国。高铁助力国内经济运行效率的同时,以高铁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在中国市场孕育壮大后,正加速驰向全球市场。

东起非洲东海岸第一大港蒙巴萨,西至东非最大城市、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肯尼亚百年来首条新铁路即将兴建。铁路建成后运输时间将减少一半多,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国设计,中国标准,中国运营,中国设备,中国集成。这条铁路全部由中国企业承包承建,是海外首个全部采用 “中国制式”的项目。彭博新闻社报道称,对于非洲国家而言,如果要修建高等级铁路及采购机车设备等,中国是第一选择。

今年7月,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高速铁路二期工程顺利通车。这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已成功进入这个采用欧洲高技术标准的高门槛国家。 “以前开车往返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费时费力,如今高铁开通后便捷多了,中国高铁改变了我的生活,希望有更多高铁出现在土耳其。”一位叫帕拉的公司白领这样告诉新华社记者。

中国的轨道设备和技术还进入拉美大国巴西。今年巴西世界杯期间,部分城市轻轨电动列车就来自包括中国北车在内的中企联合体。2016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里约热内卢的轻轨系统也将大量使用 “中国路、中国车”。

里约州运输与后勤工程公司总裁毛里西奥·佩索阿对新华社记者说,当地各方对中国列车十分满意,后来又追加采购。中国产品将很快占据里约全州列车的半壁江山。

有行业人士指出,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具有性价比高、技术自主以及政府支持力度大等优势。其走向世界,意味着包括工程、设备制造、车辆、零配件等整个产业链输出,意味着中国技术、产品和劳务的全方位输出。这将有利于国内产业升级,同时满足就业需求。

美国 《环球时报》在 《高铁——中国崛起最新象征》一文中这样说: “出发的列车象征中国前景的方向:全球速度最快的铁路系统,服务于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和正在崛起的大国。”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