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洁)截至8月31日,为期62天的2014年暑运落下帷幕,全局累计发送旅客3192.5万人,同比增运337.2万人,增长11.8%;实现客运收入33.21亿元,同比增加6.08亿元,增长22.4%。

暑运期间,面对客流大、反恐压力大、恶劣天气多等困难,全局上下以“三个出行”常态化为目标,以安全“三化”为手段,把握能力、售票、安全、服务、应急五大关键,强化风险管理,推进反恐防暴,加强生产组织,细化服务内容,有序推进整体工作,取得了安全最平稳、经营效果最好、旅客反映最好的成绩。

为合理安排利用能力,路局从今年4月初开始就组织站段深入客流吸引区调查了解今年暑运客流的流量、流向和变化趋势,摸清了客流特点。充分利用“7·1”调图契机,新增直通客车20对,组织6对直通客车、12对管内客车加挂扩编,其中直通客车加挂374辆次、增加运能3.8万席,管内客车加挂1342辆次、增加运能14.8万席。

按照铁路总公司和路局统一部署,局属各单位明确职责,扎实推进“三个出行”常态化。在实现安全出行方面,以确保高铁和客车绝对安全为重点,切实抓好安全专业管理、设备质量管理、安全检查指导、职工按标作业、科技保安全、实名制查验、站车防火防爆、站车乘降组织、列车旅伤防控、食品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工作,实现了安全持续稳定。在实现方便出行方面,切实优化售票策略,把握暑期学生客流、旅游客流特点,畅通互联网、售票窗口、火车票代售点、电话订售票渠道,减少旅客等待时间,方便旅客购买车票;学习借鉴春运便民利民措施,统筹利用新线和既有线能力,及时调整限售区段和共复用时间,增加票额全程共用时间及数量,提高列车客座率,在高峰期开行客车达256.5对;严格执行暑期路风“八不准”和“十六条”“红线”规定,加强监控及检查,有效防止了违规售票和违法倒票情况的发生。在实现温馨出行方面,持续改善硬件设施,深入推进“照明、开水、冷暖、厕所、保洁”五项工程,客车整备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倡导“多说一句话、多问一声好、多搭一把手”,加强咨询投诉受理,实现了基本服务更贴心;在34个车站常态设置导购、导候台,对重点旅客实行引导、购票、候车、进站、乘车“五优先”,实现了重点服务更暖心;坚持在自助售票机上安设帮助铃,配置厕所地面风干机,成都、重庆站设置手机“加油站”,列车成立“列车助医服务队”,实现了细节服务更舒心。

据悉,今年以来,全局干部职工围绕“上量、转型、提质、提效”,积极应对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考验,主动适应市场,全面增收创效。1至8月,全局完成旅客发送量1.16亿人、客运收入118.33亿元,同比分别增加0.1亿人、14.46亿元;完成货运收入127.95亿元,同比增加12.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