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2014年春运落幕。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运40天,全国铁路旅客发送总量再创新高,累计发送旅客2.67亿人,最高日客流达835.7万人,日均开行旅客列车4912列。

1954年人民日报上第一次出现“春运”这个词,至今整整60年。大规模、高压力、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 “春运”从那时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被频频使用的词语。

年年春运,年年不同。在一个个创纪录的数据背后,折射出中国铁路60年砥砺前行不断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买车票比以前方便了,车站没有那么拥挤了,回家返程时间缩短了,列车信息用微信就可以查询了……

买票取票方便了

2月17日,来到成都站,惊奇地发现,站前广场旅客稀少且步履从容,与平时没有太大的区别。

买票和候车的人山人海去哪儿了?问值勤民警。 “现在旅客都坐在家里打电话、上网买票了,到车站就是取票、上车!”民警回答。

从2012年开始,铁路部门优化了购票方式,从以前拥挤单一的窗口购票改为实名制购票、网上购票、电话购票等多种方式并行。如今,网络购票、就近取票已成为主要购取票渠道。在湘粤两省,火车票代售点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

查信息用微信了

“以前只有航空信息才能在家查询,现在通过微信平台就能在手机上查询列车正晚点信息和候乘信息,今后赶火车再也不用慌了,也不用拖着行李到处跑,非常方便。”在广州一家IT公司工作的胡晓告诉,他是通过 “广州铁路”微信查询列车时刻信息的。

据了解,春运期间 “广州铁路”微信除解答旅客疑难问题外,还发布失物招领60多期、失物信息逾700条,近200名旅客找回遗失物品,用微信自助查询的旅客达200多万人。不少网友称: “有了 ‘广州铁路’微信,就像随身带着 ‘火车站’,真方便。”

北京铁路局的微信让旅客可以坐在家里预约上门服务。西安铁路局在管内开行的各车次列车上开展 “微信二维码”服务,旅客可以随时寻求帮助……

这些都使人们体验到铁路春运资讯发布的及时、快捷和准确。

可以乘高铁回家了

如果说2013年春运是高铁成网后的 “首秀”,那么今年春运, “四纵”干线全部通车、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使得高铁在实现春运 “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目标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高铁更深层次改变着春运格局,改变着旅客的出行习惯。

“随着2013年多条新线建成通车,高铁运力又一次得到释放,铁路提供差异化的运输服务有了更坚实的硬件支撑。”广州铁路 (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黄欣说。

今年是高铁参与春运的第6个年头,高铁网络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数据显示,春运40天,动车组列车共发送旅客8688万人,同比增长29.1%。如今,只要高铁、动车到的地方,“一票难求”的情况就明显得到缓解。2010年之前,上海到北京的车票非常紧张,京沪高铁运营后,京沪车票好买了。

60年春运历史,中国铁路形成并积淀了 “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服务形象和服务承诺,丰富了“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内涵。2014春运,铁路部门从理念到行动,从硬件到软件都有了长足进步。谈笑间,旅客回家的路,不再那么遥远了。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