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义丰、卓资东、葫芦工区的职工喜迁新居,率先感受到了全局“三线”建设带来的硕果。看着四周的环境优美了,大伙儿的条件改善了,幸福指数提高了,作为车间兼职工会主席的白鹤东乐得合不拢嘴。

去年10月卓资东线路车间成立时,没有办公场所,更别说生活和娱乐的空间。职工们只能租住在沿线农家,睡大通铺,吃土井水,烧小煤炉,条件十分艰苦。

2013年初,铁路局大规模开展“三线”建设。喜讯传来,职工们拍手称快,翘首企盼。从有关部门实地勘察,到工程破土动工,再到路局综合验收,短短五个月时间,沿线各站区的面貌焕然一新。车间把管内各工区规划房屋布局、设计墙体文化、采购各类物资的重任交给了白鹤东。几个月来,他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淘”到物美价廉的日用品,他开着私家车隔三差五奔波在县城里,不厌其烦地穿梭于商场中。脚踏垫颜色是否醒目、垃圾桶大小是否适中、花盆材质是否耐用,这些零七碎八的事情他都一一考虑、细致琢磨。有时为了货比三家,他常常错过了饭点,只能空着肚子满载而归,有时购置的物品不理想,他又马不停蹄地折回商家央求更换。就这样,大到窗帘的式样、电视的悬挂,小到茶杯的摆放、牙具的存储,每一处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由于妻子倒班,平日里都是白鹤东接送女儿上下学。这段时间,他干脆把女儿托付给邻居照料,一头扎进工区,二十多天没回家。妻子放心不下,辗转来到工区,看到平时干净利落的丈夫灰头土脸、胡子拉碴,心疼不已,原本埋怨的话也咽了回去。

在家中,白鹤东是个典型的甩手掌柜,柴米油盐从不过问。可在车间,他却是个精明的管家,各种伙食花销、水电费用,他记得毫厘不差。他常说,我就是大伙儿的勤务员。(石添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