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里, 44岁,一名先后历尽蒸汽、内燃、电力三代机型变迁的火车司机,在乘务岗位上历经27年的锤炼和磨砺,成为了技术上的行家里手,安全上的“定海神针”。先后累计安全行车2800多趟,防止各类事故80余起。由于工作突出,2012年荣获了象征铁路最高奖项的“火车头”奖章;同年,所在的万吨二十四指导队也被路局评为“福生庄式先进班组”;2013年被评为“路局先进个人”称号。
1986年,对于马万里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这一年他步入了成年;这一年开了一辈子火车的父亲光荣退休了;这一年,他踏着父辈的足迹,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北方“大车”。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马万里从事的是学习机车司炉工,最辛苦、最累的要数投煤了,在学习模拟投煤中,要求6.8平米的煤炉,必须60锨煤炭将其盖满,不能露出一点地皮。2吨多煤炭,必须14分钟、280锨准确地、均匀地撒进炉床,还不算许多确认汽压、水位等辅助性工作。刚开始,还能扔到煤炉前面,但过不了几分钟,就全到后面了,谈不上均匀了。
“如果烧煤技术不高、投入煤量不足,蒸汽就整体烧不起来,动力不足,车就走不了,有可能面临坡停造成事故。那会儿,从呼和浩特至集宁这段路程需要向炉膛投入每斗1.75吨的煤6斗,冬天外面滴水成冰,车里酷热难耐,夏天更是成了蒸笼,没扔几锹就汗如雨下。”谈起那段日子,马万里还是记忆犹新。
更令马万里感到骄傲的是,那会儿他值乘过6506、6509“民族号”货物列车牵引任务,榜样的示范引导,劳模手把手的传帮带,让他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从学习司炉、司炉、副司机、司机,一步步考,一关关过,1995年,他终于握上了梦寐以求的“大闸把”,成为了呼铁局最后一批蒸汽机车司机。同年,呼铁局由蒸汽向内燃转型,马万里成为了一名内燃机车司机,2009年,呼铁局由内燃向电力机车转型,他被选为了第一批电力机车司机。
“只有把每一趟车安全、平稳、正点地送达目的地,我才能对得起”凭着强烈的责任心,无论数九寒冬,还是盛夏酷暑,只要一坐到机车前,陆建军总能做这份职业!到“作业程序一项不漏、规章制度一点不差、安全联控一字不减、机车检查一丝不苟”。几十年下来,在安全隐患和事故险情面前他总能化险为夷,2012年7月25日这一天,马万里刻骨铭心,他与学习司机赵云担当甲兰营至十八台间CFJ230次万吨货物列车牵引任务,一出站,狂风暴雨就倾盆而至,师徒二人丝毫不敢懈怠,加强瞭望,密切关注线路,紧盯前方信号。当列车运行至旗下营站通过运行至K602+300处桥涵时,发现前方山水已经漫过整个桥涵,马万里迅速向两端车站、列车调度员、段110指挥中心、车间通报现场险情,并果断采取减速措施,列车调度员接到汇报后及时发布命令封锁区间,拦停上下行列车,列车通过不一会儿,洪水就将旗下营站淹没。由于处理得当,避免了重大行车事故的发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