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兰线的3股道五等小站到办理万吨列车的三等站,从6502半自动闭塞到计算机自动闭塞,从只办理接发列车的会让站到发送万吨的装车大户……乌海车务段碱柜站的职工们在班组学习时,聚拢在一起,畅谈车站发展新变化,抒发着铁路职工的自豪情怀。

“我刚来那会,车站还只有3股道,要人工扳道,到处都是土路,一下雨到处都是泥,夜晚点煤油灯,火车速度慢得很,一个月30多块钱的工资……”1978年参加工作的值班员越凤歧说。

2007年参加工作的助理值班员郭子威接过话茬:“我参加工作的时侯,车站条件好多了,但车站装车量还很小,每天装几个车,职工收入也不高。”

到了2010年毕业的大学生王龙这里,碱柜站早已是另外一番景象:“碱柜站成为一个有名的万吨办理站,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修建的小菜园足够全站职工的日常食用,开车上下班的职工多了,职工的腰包鼓了,设备先进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更有保障了。”

“如今,C80、和谐机车、电气化、到发线自动防溜,有时一天始发4列万吨,组合5列万吨,看着一列列万吨列车从车站开出去,心情格外舒畅……”谈起碱柜站的发展成就,刚走上岗位不到一个月的实习生蔺大亮满是喜悦。

透过碱柜站,大家看到的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总支书记涂新立感慨地说:作为铁路职工,我们要努力学习业务,不断提高素质,履行好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李惟熙 韩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