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宏图站区的综合大楼,如同走进现代化的星级酒店,放眼望去,1000平方米的综合大厅宽敞明亮,大厅四周设施齐全,职工浴室6组大容量的电热水器24小时提供着热水,确保职工集中洗澡时不发生“水荒”;可供上百人集体用餐的站区食堂干净明亮,成套的不锈钢炊具、电气化设备一应俱全,整齐划一、标准配置的职工单身宿舍干净整洁,还有那透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体活动场所……这里被誉为临策铁路线上的“世外桃源”。

苏宏图站区的综合大楼是呼和浩特铁路局临策铁路基础设备管理部三年来大力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告别车马大店、告别蜗居的一个缩影。强化“三线”建设,让身处大漠戈壁的干部职工,工作之余能像城里的普通人一样,洗个热水澡,喝上自来水,吃上新鲜蔬菜,打打球,看看书,上上网……体面地享受业余生活。

放养的鸽子

生活线:让职工生活更美好。“民以食为天”,要让职工更好地工作,必须先让职工生活得舒适安心。临策铁路地处荒漠,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吃水靠车拉,吃菜靠外运,沿线的4座综合大楼虽陆续交工,可里面的配套设施却什么也没有。为尽快入住综合楼,临策基础部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满足各专业和流动作业人员住宿需要的管理和建设基本标准,实施站区生活文体一体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了不同专业职工之间的交流,拉近了职工们心灵间的距离。洗衣机、电视机、冰箱、保鲜柜、台球,乒乓球案,电淋浴、电热水器……临策基础部工会在铁路局的支持下,就像永不疲倦的“永动机”,向各个车间不停输送着生活所需。

由于戈壁地带严重缺水,很多设施的作用难以发挥,尤其是戈壁深处的苏宏图站区,为解决缺水难题,临策基础部聘请地质专家,在站区周边寻找水源,终于在距站区2.5公里的地方成功打出一眼216米的深水井,为解决水质差的问题,又建起一套大型净水设备,有了水,住宿的职工洗上了热水澡,用上了抽水马桶,建起了3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开辟的菜地面积逐年扩大,目前苏宏图综合车间的蔬菜大棚硕果累累,1亩多的菜地像绿色草坪,1亩多的瓜地瓜蔓正在延伸,羊圈、猪圈、鸡舍、兔窝、鸽笼等也在陆续扩大,好一个农家大院,下班后的干部职工三三两两,自发地前来义务劳动并陶醉其中……   

 文化线:让职工心灵更充实。  在尽力满足沿线干部职工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基础部工会还十分重视满足干部职工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大力推进文化线建设。在沿线六个车间9个治沙点设立“职工书屋”,订阅放置30余种1000多册报刊书籍。在室外建起了硬化的篮球场,室内配置了乒乓球台、台球案、卡拉OK组合音响,更为神奇的是在沿线的六个车间均建起了绿色网吧,满足了年轻职工网上学习、冲浪的需求,各车间职工下班后有了健身益智的好去处。针对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成立的“唱响临策”职工业余艺术团,以身边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为原型,积极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利用下线慰问、检查等机会给沿线干部职工义务演出60余场,足迹遍布管内各车间,其中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探班》还获得了铁路局第八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二等奖。      

 坚持开展“送文化、送图书、送体育、送演出”到基层、到车间活动,举办职工及家属书法、美术、摄影及刺绣等比赛,开展职工唱歌、跳舞等群众性文艺活动,组织基础部各车间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活动68场次。为解决青工婚姻难的问题,先后4次和地方幼儿园、医院等单位举办“手牵手”联谊会,搭建男女青年沟通交流的桥梁,目前已有6对新人步入婚姻殿堂;为搞好民族团结,每次下线演出总是邀请当地牧民和边防驻军一起联欢和节目互动,此外,还通过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知临策、爱临策”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临策精神,提升作为临策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鼓舞了广大职工真心实意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的士气。

卫生线:让职工身体更健康。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方面,临策基础部工会坚持每年为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还针对沿线职工生产压力大、看病就医难等问题,为每个车间职工配备 “关爱药箱”、血压计、血糖仪和《健康保健手册》等,在点点滴滴中关爱职工健康。

基础部工会还定期邀请苏宏图地区驻军军医、乌力吉镇医院医生对就医困难的车间、治沙点进行巡诊,有效解决了图克木庙、苏宏图地区干部职工看病难的问题。如今每季1次的“送医送药到身边”活动已成为临策基础部工会帮扶救助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响亮工作品牌。据统计,近一年来,临策基础部工会为沿线各车间和治沙点先后投入“三线”建设资金20余万元,对六个车间的4项职工生产和生活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和补强,完善了4座综合楼的配套设施,其中液晶电视机 60余台……

如今“三线”建设已成为临策基础部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的动力源,成为凝聚职工队伍的“稳固线”、确保安全畅通的“放心线”、培育高素质职工队伍的“育人线”。(付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