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6时,早已守候在红砂坝的呼和工务机械段600余名施工作业人员严阵以待,一根根崭新的III型混凝土轨枕静卧在线路一侧等待“上岗”。

7时15分,伴随着线路封锁调度命令的下达,京包线红砂坝至土贵乌拉K453+000至K454+200区间成段更换III型混凝土枕施工全面展开,现场顿时人声鼎沸,一时间,作业人员手中的工具齐舞,呈现出一幅激情会战的生动画卷。

“换枕施工中,我们按照2人一组,根据个体的体能差异,定区域、定时间进行施工作业。”现场施工负责人刘志国说。

伴随着“一二、一二……”的号子声,2名作业人员齐心协力,一根根旧枕被抽出,一根根崭新的III型混凝土枕又被穿入。紧接着是安放大胶垫、尼龙挡肩、轨距挡板、弹条、垫圈、紧固螺帽。最后是均匀石碴和整理外观。各项作业环节有序衔接,作业过程井然有序。

作业现场的气温不断升高,繁重的体力劳动使施工人员的工作服早已湿透,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淌着。

“请各组抓紧时间回填石碴,离开通线路还有80分钟,10分钟后大机将进入施工地段进行两捣一稳作业,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9时,现场施工负责人刘志国向现场作业人员传递施工节点,同时也在提醒他们做好安全防范,把握好施工进度。

“邻线有列车接近,作业人员全部避车,工机具不要侵限。”对讲机中传出了远方防护员王贵忠的防护预警信息。 

此时,人工拉起防护绳向着封锁线路的一侧收缩,直至安全范围。由于现场施工队伍庞大,作业人员多,人身安全卡控难,为确保施工安全,该段创新思维,采取人工拉起防护绳形成安全“隔离墙”的方式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隆隆隆……”9时15分,4台大机捣固车和2台线路稳定车准时进入施工地段作业。只见现场施工技术员逯尚卿和现场包保干部张志伟跟在大机后面,时不时双膝跪在轨枕和石碴上,双手按住铁轨,俯身目测大机作业后线路状态。职工刘慧发提着道尺测量轨距、水平。

“我们干的虽然是笨重活,但一定要粗中有细,来不得半点马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工作上多一分精细,安全上就少一分风险。”该段现场包保干部、安调科长乔阁说。

10时35分,200分钟封锁天窗时间结束,当天计划更换III型轨枕1987根的任务圆满完成。经线路管理单位回检,作业后的线路几何尺寸全部达标,线路安全正点开通。 (张英俊 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