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讯(姜慧)我心中的廉,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白莲;亭亭的
茎叶在浑浊的水中舒展,花苞却白得透亮,仿佛月光凝成的玉盏,莲根扎在淤泥里,却能开
出比清水更干净的花。
童年时的“廉”,是碗里不剩一粒米,是作业本正反两面都要写满,是用洗完菜淘完米的
水浇花,是看见邻居家晾晒的稻谷被鸟啄食时,主动用竹竿赶鸟的善意。
乃至加入党组织的那天,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誓时举起的右拳,便知道“廉”不仅是独善
其身的清白,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每年清明节,支部都会组织党员前往烈士陵园扫墓,石阶上的青苔洇着露水,像打翻的
砚台里未干的墨。纪念碑前,白菊花瓣上滚动的露珠折射出晨光,恍若那些未曾风干的泪。
默哀时,有鸟鸣从树冠深处渗出。我想起档案里泛黄的记载:某烈士牺牲时,衣袋里仅
有一枚铜纽扣和半块未吃完的窝头。他本可带着缴获的金条远走高飞,却选择留在战火中守
护百姓的粮仓。这选择,比任何誓言都更接近“廉”的本质——不是清高的独善其身,而是滚
烫的赤子之心。
献花时,望着碑身上镌刻的名字,我陷入沉思……他们哪个不是将生命化作清泉的人?
他们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却甘愿为百姓的炊烟化作灰烬。
漫步陈列馆,玻璃柜里的粗布补盯褪色账本、泛黄的工作日记,都在诉说着同一种品
格:清如莲而不孤高,廉似竹而不脆弱。这种品格在战火中淬炼,在建设中沉淀,在改革中
升华,最终化作滋润百姓心田的甘霖。
当我再次凝视入党誓词,终于懂得我们传承的不仅是仪式,更是那份“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永恒信仰。“濯清涟而不妖”的真谛——真正的清廉,不是远离尘世的孤
芳自赏,而是历经沧桑仍葆赤子之心的坚守。
夜幕降临,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看着桌上那本泛黄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忽然
明白:我们共产党人追求的“廉”,是既做扎根泥土的莲,又当润泽万物的水;既守得住清寒,
又担得起重任;既像莲般不染,更似竹般有节——这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当代注解,是“濯
清涟而不妖”的初心传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