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高李鹏 本报 褚亚东

走进位于丰台机务段的“毛泽东号”机车展室,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件件鲜活的实物诉说着“毛泽东号”机车光辉而不平凡的历程。

1946年10月30日,“毛泽东号”机车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诞生。70多年过去了,穿越枪林弹雨,历经建设岁月,见证改革风云,“毛泽东号”机车始终不辱使命奋勇前进。

截至2017年4月30日,“毛泽东号”机车已实现安全走行1025万公里,节约油脂材料费45万余元,节电450万度,成为全路机车安全走行公里纪录的领跑者。

2012年,年轻的“80后”刘钰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成为“毛泽东号”机车第十二任司机长。他无数次告诉自己接过的不是简简单单的闸把,而是使命和责任,作为新一代“毛泽东号”人,他一定要带领大家继承好、发扬好、传承好“毛泽东号”精神,开好安全车、平稳车、放心车,让“毛泽东号”这面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70多年的岁月,“毛泽东号”机车始终是全路运输安全生产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机车组摸索总结出以“责任心+责任制+基本功=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安全生产宝贵经验,形成了“严是爱、松是害,抓小防大,拿猫当虎斗”等具有“毛泽东号”自身特色的宝贵经验。

安全二字也刻在每位“毛泽东号”人心中。2014年,面对“毛泽东号”机车结束68年牵引货运列车历史转而担当旅客列车牵引任务的挑战,刘钰峰和班组职工一个个车站、一个个区间熟悉线路,逐个确认区间信号机位置,系统分析全程线路情况,组织编制了《乘务员作业指导书》《行车安全提示卡》,为行车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他们在值乘中做到“背不靠座椅,眼不离前方,手不离闸把,说话不对脸,沏茶不谦让,吃饭不同时”,落实标准作业从不走样,确保了每趟值乘绝对安全。

70多年的历程,“毛泽东号”机车始终是全路勇于创新的先锋。机车组曾带头做了“试行新行车制”“试行机车长大交路”等7件在全路具有首创和导向意义的大事,曾先后9次向全路或全国职工发出劳动竞赛倡议,先后8次率先突破全路货运机车安全走行百万公里大关。

新一代“毛泽东号”人针对安全行车、机车质量、平稳操纵等重点难点问题,搭建了“毛泽东号”创新工作室平台,积极开展课题攻关、技术改造,先后完成52项创新成果,其中多项成果获得北京市和全路优秀创新成果奖。

历经蒸汽、内燃和电力三个时代,“毛泽东号”机车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精神,已成为中国铁路的宝贵财富。

采访手记

走进丰台机务段,刚完成牵引任务的“毛泽东号”机车停靠在轨道上。值乘归来的第十二任司机长刘钰峰像往常一样,带领班组职工把机车擦洗得一尘不染。这个曾经涌现出众多全国劳模和劳动功臣的群体,已经成为塑造人才、历练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大熔炉”。在每年的全路机务系统技能比武中,平均年龄30岁的“毛泽东号”机车组总能拔得头筹。

在安全生产、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征程中,“毛泽东号”机车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手握“毛泽东号”闸把,年轻的“毛泽东号”人将继续书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