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唐克军 本报 王鲁林
走进中国铁建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测绘研究院何金学、任晓春劳模创新工作室,线路协同设计平台的超大显示器立即映入眼帘。即使是一个工程设计的门外汉也能从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铁路选线需要的周边环境、地表地物、山川河流等地理信息。
负责该项目研发的原铁道部首批拔尖人才任晓春介绍说:“基于真实感场景的线路协同设计平台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真实感场景的构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获得了201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一技术成果已在宝兰、银西、西成、西延等铁路线推广应用,大大减轻了专业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质量。”
工作室用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工作室2013年成立以来,在创新勘测关键技术上形成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及产品,累计获得各类奖项60余项,取得各类专利40余项。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定位测量与轨道安装成套技术、铁路空间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面向轨道交通工程的多源航测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等领域,工作室取得了多项先进成果,1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到铁路建设中,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作室自行研发的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技术认证,取得了铁路专用计量器具新产品技术认证证书,已被列入《中国铁建内部设备产品目录》,同时被批准为2014年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获得了创新专款资助,合同额已超过2000多万元。
铁一院测绘研究院院长黄凯介绍说:“何金学、任晓春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我单位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平台。这主要得益于工作室形成了双核心带头人+骨干团队+科研项目的运行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发挥全国劳模何金学和科技带头人任晓春的牵引作用,同时吸收了22位青年技术人员组成骨干团队。工作室以持续提升铁一院测绘技术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坚持开展国际先进水平底数、行业先进水平底数和企业实际水平底数专业对标工作,站在行业发展的制高点精心选择科研项目。
工作室十分注重活动常态化,紧紧围绕生产和科研开发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外派人员学习,并邀请业内知名教授举办讲座,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创新保障,有效提高了职工创新活动的成效。他们在骨干团队中不断强化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青藏铁路尖兵精神的传承,多名骨干成员崭露头角,并获得各类表彰,已成为航测专业技术的中坚力量。在陕西省第三届职工科技节中,工作室有10余项成果和部分个人获得表彰,两项成果入选陕西省职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向社会展现了工作室的良好风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