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主任,快来看,这张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山顶上有一块危石”,“哦,好危险,我马上安排工区处理”。4月9日9时11分,在威红线11公里500米处,曲靖工务段桥隧技术科张格通通过无人机排查出发现一处隐患,现场参与排查的红果线路车间主任谭春认真查看图片后,掏出随身携带笔记本上做好记录。 

曲靖工务段管内属于典型的山区铁路,铁道线几乎都是“挂”在绵延起伏的乌蒙群山间,沿线遍及大沟谷、松散岩层、高陡边坡,一年四季几乎都处于防洪状态。

“这已经是我们段今年来的第二次排查了,主要是在第一次排查的基础上重点对19处防洪点采取无人机进行复查。”张格通告诉笔者。

顺着绵延起伏的大山,笔者看见无人机轻盈地穿梭在每一个角落,将一张张高清的图片“传送”地面上来。

“这些地方靠人工检查一天顶多一个山头,关键是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特别是这一带经常有毒蛇出没”,一行桥隧技术科科长饶雄明指阿依1号隧道顶的灌木丛说。

近年来,曲靖工务段以科学防洪和科技防洪防为主调,运用GPS定位灾害预防技术,多处防洪点实现滑坡自动化全天候实时监测。同时,今年还将无人机“空中作业”运用到防洪中,先后对管内沪昆线、盘西线、水红线、威红线等地进行“侦查”,通过航拍技术对管内铁路沿线地形地貌、山体危石、周边环境等进行排查和对比,使得防洪减灾变得高效率、智能化、准确有效。

据了解,该无人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8米每秒,最大飞行高度500米,可以在空中进行悬停、起降等复杂动作,并配有4608×3456分辨率高清摄像机、照相机。无人机飞临铁路上方的危险岩石处所,将图像实时传回地面,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及安全措施,为地质灾害隐患整治提供依据。

“往年,人防、物防、技防是防洪工作的三大重要举措。今年,我们段紧扣“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教育,突出‘科技+’在铁路防洪领域中推广和应用,不断地打造‘智慧’防洪系统,全方位、高效率、智能化、准确有效地防洪减灾。”该段段长明芳武说。

据悉,该段自3月15日使用无人机“复诊”以来,共出动干部职工50余人,发现危岩落石37处,现已处理22余处,其余的也在紧张有序的处理之中。(图 杨永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