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孟庆鹏
“这里太偏了,交通不方便,天气还冷。买个菜来回将近30公里,回个家路上得9个小时。冬天平均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最冷时零下30多摄氏度,要是不捂严实点,手脚一会儿就冻伤。”1月18日,牡丹江电务段抚远信号工区工长李寒光平静地说,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黑龙江省抚远市被称为“华夏东极”,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是中国最东部的县级市,也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是龙江丝路带的重要节点。2011年末,铁路修到了这里,一起进驻的还有铁路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电务职工也是其中之一。在“驻守东极”这个耀眼的荣誉光环下,职工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却显得非常平淡,甚至乏味。然而,一旦走近他们,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知道这里挺艰苦的,但是没想到这么艰苦。”信号工郝劲东说。这个29岁的年轻人刚当上爸爸,因为常年驻守抚远站,一周才能见到女儿一次。父母和妻子虽然十分支持他的工作,但是小郝还是觉得十分亏欠家人,每次回家都尽可能多做些家务。最让小郝难以忘怀的,是每次离家前,11个月大的小女儿伸出肉嘟嘟的小胳膊,紧紧抱着他的那一瞬间……
抚远信号工区现有人员21人,平均年龄36岁,都是“上有老,下有斜。由于地理位置和电务系统工作性质所限,职工们只能采取工作一周、休息一周的方式倒班轮休。因为车行不便,休息的一周真正在家时间也只有6天。
2016年底,工长李寒光关系最好的表弟因意外去世。接到噩耗的李寒光心如刀割,但此时正值工区管内更换控制台台体施工的关键时期,作为队伍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他如果离开,势必影响到施工。这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权衡再三,终于还是瞒下了这个消息,依旧如常准备工具、材料,布置各项工作,召开施工例会。直到施工全部完成,职工知道了工长家中的事情,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这几天一向开朗的工长,总是若有所思地在一边发呆,并且眼噙泪花……
抚远信号工区管辖6个车站,去有些车站作业时必须坐汽车,或提前一天坐火车。路程虽不算太远,但天还未亮就出发或半夜赶路是常事。工作辛苦倒在其次,主要职工们都是通勤住宿,由于网络不畅通,漫漫长夜实在难熬。说到这儿,郝劲东倒是来了精神:“这个问题就要解决了。上回段长来了以后,已经同意批一条通信专线,以后我们的业余生活就丰富多了1
抚远虽然条件艰苦,但朴实的铁路人却从不言苦。心中有信念,肩上有责任,“东极”苦亦不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