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张汝峰 唐晓欢 孙鹏林
近年来,青岛机务段淄博检修车间燃系组围绕保质量、保安全、节成本、创效益,调动职工的科技创新积极性,组织大家进行技术攻关、修旧利废,用智慧解决技术难题,用创新节约成本支出,取得良好效果。
燃系组是机车柴油机检修的重要班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燃机车的运用质量。燃系组职工在工长马继奎的带领下,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集中大家的智慧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影响机车质量的惯性问题。
喷油泵是柴油机的关键部件,也是一个非常精细的配件,好多技术参数都需精确到1毫米以内,工作要求高、技术难度大。
在检修过程中,喷油泵柱塞尾端相对于下弹簧座的下沉量工艺要求为0.08毫米至0.24毫米,太小或者没有下沉量会造成喷油泵齿条犯卡。在日常作业中,下沉量这个关键点一直都是靠人工眼看、手摸来卡控,很难保证工艺要求。如果下沉量达不到要求,就需要更换柱塞偶件或者其他配件,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支出。
为了使下沉量测量更加精准,燃系组职工创新思维,集思广益,开始发挥“最强大脑”技术优势,研制测量专用工具。他们深入学习相关配件的原理构造,认真钻研柱塞尾端及弹簧下座结构,掌握两者的配合状态,经过1个月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测量下沉量的专用工具,使下沉量测量数据更加精准,彻底解决了因为下沉量太小造成齿条犯卡的问题。这个专用工具的研制应用,大大减少了机车在运行中喷油泵的故障率,节约了成本支出,提高了机车质量。
此外,燃系组职工还对柴油机运用中出现的惯性故障展开攻关,深挖问题连续发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准解决方法,消除“顽疾”。他们先后攻克了“DF4型机车喷油器60o针阀偶件滴漏”“DF8B型机车喷油器90o针阀偶件滴漏”等惯性故障,促进了机车质量的提升。
喷油泵中的针阀偶件、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是精密配件,在检修过程中经常会检测出不合格产品,按照工艺要求必须更换,更换下来的配件报废处理。燃系组职工看着心疼,就利用针阀磨修术,让这些配件变废为宝。
工长马继奎组织班组技术骨干成立专题攻关小组。他们看图纸,翻阅各种技术资料,把配件的各项技术参数和工艺要求查清楚,掌握好。他们还多次召开课题攻关班组研讨会,激励职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对攻关课题的想法,释放大家的创新潜能,互相取长补短,最终提炼形成了一套更加完善、科学、高效、精准的针阀磨修术。
经过攻关小组反复试验修正,针阀磨修术越来越完善,现在针阀偶件磨修成功率达到99%。马继奎说:“每台机车磨修3只针阀偶件能节约材料开支近500元,每台中修机车修复6只柱塞偶件能节省1500余元,再加上磨修滚轮、铜套、支座板等小配件,一年下来能节约不少钱。”
有一次,一台DF4C型机车中修分解后,技术人员发现柴油机曲轴止推肩损伤严重,如果报废,换一条新曲轴要20多万元,这对于段上来说是一笔巨大开支。马继奎主动请缨,希望通过技术攻关让这条报废的曲轴“起死回生”。他带领班组职工解难题、攻难关,加班加点地忙活起来。最终,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边测量边磨修,把曲轴修好,为该段节约了一大笔资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