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凌晨时分,在寒冷的乌海站站场里,一名高个头的中年男子,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对讲机,时而弯腰查看车辆制动软管连接状态、时而深蹲检查“三防”铁鞋是否与车轮密贴……在确认车体安全状态良好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朝下一节车体走去。

他是乌海车务段乌海运转车间副主任唐国渝。在车间,职工称他为“安全总监”,2个行车尝5个作业岗点、17条线路的安全状态都由他把关;在段里,他是出了名的安全“守护神”,凭借着一双“铁脚板”,紧紧把牢海公线及包兰线部分列车解体编组各个环节的安全“总闸”。

唐国渝所在的乌海运转车间,是包兰正线与海拉支线交会的枢纽地段,是看守呼和浩特铁路局“西大门”的区段性编组站。车间日均编解、接发列车40余列,调动站内车辆达600余辆,运输组织任务繁重、安全管控责任重大。

在车间安全管理岗位工作7年来,唐国渝深知“走”的重要。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扑面,他坚持驻守现场,一步一步“量”着走,从值班员进路信号排列、区间联控,到调车组扒车上下、作业联控,他都一一盯控、反复叮嘱。

2009年初,包兰正线包惠段开始电气化改造,运行区间改为TDCS自动闭塞联锁方式。就在这时,干遍了所有行车工种的唐国渝,披挂上阵担任车间安全主管工作。他悄悄下了决心,要和风险、更和自己“较较劲”。

“车间工种多、作业量大,有82组连锁道岔,信号机等设备更是繁杂,安全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运输组织的各个环节都会受到牵连。”唐国渝深知新设备运行后,站内车列调度、信号排列等关键环节的安全卡控,牵动着包兰大动脉的畅通稳定。为尽快熟知新设备、掌握新技术,他一头扎进了《铁路调度指挥系统》《铁路运输与管理》等专业书籍的学习中。下班时间、运转室里,一条条熟记、一章章练习……

渐渐地,技术弄懂了、学透了,唐国渝又向安全卡控发起了“冲锋”。一次,一名连结员夜间作业时由于工作状态差,没有执行进挡作业联控,在出挡时差一点被5道牵出的重车甩下轨道。这下子,他揪起了心,更开始了思考:“我这个主管一定要把凌晨的安全把控好。”

此后,唐国渝干脆在凌晨起床到岗,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走”出了经验:班组里,谁没执行“横越线路时绕行5米”的规定、谁放置防溜铁鞋不密贴、谁没执行道岔联锁“扣帽”规定;哪里存在薄弱环节、哪里是安全薄弱地段……他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凭着这样的“心中有数”,他发现和消除重大安全隐患180余起,带领车间取得了安全生产6270天的好成绩。

就这样,一双“铁脚板”看似普通,但却为呼和浩特局“西大门”的安全稳定走出了一条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