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傅世忠 本报 赵永强
日前,二连联运检修车间国际换轮库内灯火通明,13节中部喷有“北京—乌兰巴托”标识的车厢,整齐排列在换轮库内的两条换轮线上。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车辆段二连联运检修车间主任何玉江笔直地站在办公室内挂在墙上的镜子前,整整安全帽和蓝色路服,拎起检点锤,走向换轮库。今年是他在换轮库工作的第38个年头。
与运输国内旅客不同,二连浩特国际换轮库的换轮人,服务的是进出国门的旅客列车。我国采用1435毫米国际标准轨距,蒙古国、俄罗斯两国采用1520毫米宽轨轨距。出入境的国际旅客列车只有在国际换轮库更换好相应轨距的走行装置后才能通行。何玉江,就是为了这一拳头宽的距离,把青春献给了荒漠戈壁,38年默默守护着心中的85毫米,带领“换轮人”实现平安换轮1万余次、安全生产60年,被评为内蒙古“敬业奉献”好人,今年初又成功入围“中国好人榜”。
默默盯在换轮库,整个换轮作业过程,何玉江看得格外仔细,每个环节他都不放过。排风、分解、撬车……经过一系列工序,车厢被驾车机平稳抬起1米多高。随着准轨走行装置被牵引机牵出,宽轨走行装置被引入车厢底部,经过换轮人现场精准对位后,车体缓缓落下,换轮作业结束。此时,时间已经过了零点。何玉江没有一丝困意,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里干不了几个年头了。如今最让他割舍不下的还是那85毫米,说起换轮的每一道工序、每一条规章制度,何玉江烂熟于心,张口就来,准确无误。
1992年,刚走上主任岗位的何玉江就把85毫米当成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开始时,车间人员底子雹安全压力大,问题一个接一个,而且一个比一个棘手。那段时间,何玉江不分昼夜地抓管理、定规章,硬是把车间带成了“只干最高值,不干临界值”的典范。
一次,一条轮对磨耗4.5毫米,距更换要求还有0.5毫米的余量,可何玉江一想到长达上万公里的境外里程,坚持要换轮,负责检修的工长却以标准说起了事。为此,一向温和的老何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发了火。打那以后,4.5毫米成了职工心里的“新标准”。
“一拳头大小的距离,不仅关乎着国际列车的安全,更关乎着国家形象。”不善言谈的何玉江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38载的换轮工作,24载的主任岗位,一辈子的坚守,脊椎压弯了,而他的心里却一直挺立着85毫米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