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铁列车上硬币立而不倒的消息再次刷屏时,中国高铁背后的奥秘引发围观。在中铁二十二局集团京沈客专京冀段项目部北京巨各庄制板场,数十名技术人员半年多来反复论证,实现了在模板上设置反拱等四项技术创新,将轨道板平整度误差成功降低了1毫米,让“中国造”更精准。
“别小看这1毫米的跨越,它直接关乎日后高铁运营的平稳舒适度,也为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在世界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提供了强力支撑。”巨各庄制板场总工程师庹军说。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核心技术产品。
在北京市密云区,走进1.5万平方米的制板场生产车间,笔者发现,从钢筋绑扎到吊装入模板,再到混凝土浇注、板体养生等轨道板施工工序顺次衔接,两条生产线呈“川”字形布局。副场长韩博说,场内共设置12个生产台座,一次可生产96块CRTSⅢ型轨道板,而真正让他自豪的是,“到目前,我们生产了2000多块板,轨道板顶面平整度误差均在1毫米之内。”
庹军介绍,我国高铁铺设最多的CRTSⅢ型P5600型标准轨道板,长5.6米、宽2.5米、厚0.2米。这种超薄混凝土结构,由于施加双向预应力大,在施工中易发生翘曲现象。“直接后果就是板顶面平整度超标,此前在其他客专精调阶段部分轨道板出现2毫米及以上的起拱现象,增加了轨道精调难度及作业量。若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日后高铁运营平稳性和旅客乘坐舒适度。”他说。
项目部经理秦飞带领技术小组开展科技攻关,通过多次测量和试验论证,计算出翘曲误差,并在模板安装时设计出对应反向拱形,部分抵消了上拱变形。同时,他们在轨道板成品蒸养中增加补水系统,每隔两小时补水若干分钟,减少了成品板的收缩变形。
将信息化管理嵌入工厂化生产,为确保轨道板质量再加一道保险。针对轨道板水养关键工序,技术小组通过与有关厂家联合攻关,研制出一套水养池实时信息显示系统,与此前铁路部门开发的轨道板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兼容、相连。在现场,笔者看到,通过多个“感应探头”监测,水养池中存板数量、出水日期、水温、水的PH值等指标均实时显示在上方大型LED显示屏上,方便了作业与监测。
通过联合研制,该板场还创新引进了具有自动旋转功能的钢筋绑扎台具,成功研发出存板区间隔支撑等,其中后者已申报国家专利。“最近,我们又在联合研发一种操作简练高效的轨道板‘激光扫描’检测系统,以取代原来耗时长、效果不理想的人工检测方法。估计年底能够形成成熟产品,满足板场生产建设的需要。”庹军说。
前不久,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铁路专用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的专家前来巨各庄制板场现场检查时,不仅顺利通过对制板场的认证,而且对他们掌握及创新应用的新技术给予高度评价。他们研发的系列新技术,也被推广应用到国内多条高铁建设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