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线如巨龙般蜿蜒于晋冀两省北部的山谷之间。41岁的王卫国虽然瘦小,但却精力充沛地奋战在大秦线上。作为大同电务段遵化北车间信号工区的工长,他担负着河北遵化、迁西境内62公里信号设备的养护维修任务。因管段地处“板栗之乡”,加之王卫国业务精湛,工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栗乡神医”。

王卫国1995年毕业于大同铁路运输技工学校,同年参加工作。刚参加工作那几年里,他是出了名的“学习迷”。为尽快掌握信号设备的维修技能,他白天与同事在现场检修设备,坚持多干一点,尽快把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晚上挑灯学习设备电路知识,对工区每一个继电器型号、每一条电路用途都做到熟记在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多次在大同电务段技术比武中名列榜首,多次获得“最佳员工”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于2012年获得高级技师的资格。

王卫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故障有原因,消灭在萌芽。”工区管内有两个中继站、55个信号机、74个区间轨道电路区段,点多线长,遇到雨雪天气,多个区段的道床漏泄严重,极易引发ZPW-2000A轨道区段的“红光带”故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王卫国借助微机监测系统监控现场,根据曲线变化提前组织人员到位,24小时不间断盯控电压曲线,发现下降立即要点进行调整,从未影响正常行车。

2013年夏天,大秦线信号电缆多次出现故障,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干扰。根据任务部署,工区要为40公里的电缆径路加装警示牌。王卫国带领工友们拿着区间电缆探测仪和区间电缆径路图纸来到施工现常他们先用探测仪探测,再用皮尺测量,找到电缆径路后,在其上面挖纵沟。确认探测仪探测到的电缆与实际位置一致后,他们在图纸上做好标记,然后再在径路上埋下标桩,保证每一个标桩都在电缆径路的正上方。

那一段时间,他们每天5时出发去现常电缆径路大部分都在齐腰深的草丛或庄稼地里,早晨露水很大,他们往往没走几步衣服就湿透了。干到10时左右,室外的温度就达到了三十几摄氏度,他们的汗水不住地流。半个月下来,每个人都累瘦了、晒黑了,可看见标桩整齐地“保卫”着信号电缆,王卫国和工友们都欣慰地笑了。

以前补打轨道电路的补偿电容时,由于铁冲子没把儿,稍不留神,锤子就会砸到工友手上。王卫国细心琢磨,在铁冲子一头焊接了长约20厘米的铁把儿,不但有效防止了砸伤,而且提高了作业效率。钢轨接头处的接续线,特别是镀锌钢线容易被工务施工碰断碰伤。王卫国带领工友将接续线绑扎成一体,保证了工务施工安全。针对液压道岔油管的老化磨卡问题,王卫国用一些旧的自行车轮胎在油管外面加以防护,取得良好效果。

现在,王卫国每天依然穿梭于栗树草丛之间,带着电缆探测仪或者铁锹、铁镐,逐一探明电缆走向、埋设标石,对重点处所设备进行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