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杨 滨 本报 王敬秋

这是吉林电务段实施集约化生产一个多月来的统计数字:通过集中修,全段“天窗”修由以前每月平均800多次减少到现在的400多次,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还降低了上道作业的人身风险,缓解了职工压力。

集约化生产是修程修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自9月底开始,按照沈阳铁路局的总体部署,吉林电务段取消了全部工区建制和所有的普铁工区值班点,共拔掉值班点17个,减少信号工区73个、通信工区56个,组建通信工队31个、信号工队45个。其目的是实行工队大兵团作战,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开展检修作业、设备整治,在有限的“天窗”时间内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率,提高职工作业的安全性。

面对集约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该段首先做好干部职工的宣传、解释和疏导工作,讲清改革的意义。通化通信车间面对集约化生产整合后职工对岗位安排的顾虑和工长对工队人员增多带来的管理模式变化,采取集中宣讲、“一对一”做思想工作的方法,积极解疑释惑,增强了大家的信心。

同时,该段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他们在解决办公用房问题的时候,一并解决异地职工吃住问题。通化信号车间将原来的6个工区合并成4个工队后,将原有的通化地区小招待所进行调整,改成了职工宿舍,供通勤职工居祝通化通信车间原本只有一间仅够4人住宿的房间。修程修制改革后,需住宿的职工增加到7名,该车间想方设法借来一个房间,并安置了床铺。梅一信号车间成立工队后,需要在车间就餐的人员大幅增加。原来的餐厅不够用了,该车间立即组织分散就餐。

集约化生产效果如何?通化信号车间在修程修制改革后的第一次大型集中作业中就尝到了甜头。该车间组织了23名职工集中对集安站室内外设备进行检修养护,共分成3个作业组,同时检修室内电源屏、TDCS等电子设备以及室外道岔设备。在“天窗”作业点内的一个半小时里,他们共完成了12组道岔、26台转辙机的检修任务,发现并处理道岔密贴力变化、摩擦电流偏高等问题12个。如果在以前,他们需要3次“天窗”修才能完成。

以前,舒兰信号车间的吉舒和大口钦两个工区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设备维护质量不太令人放心。集约化生产实施后,每次“天窗”修都由车间主任组织,并增加了管控人员和技术骨干,重点卡控作业前“三方控”人身安全措施的落实,把好作业后设备检查验收关,有效保证了人身和设备安全。

梅一信号车间的干部职工对集约化生产有很深的感触。该车间管内梅河站站场调车作业频繁,“天窗”时间给的短。集约化生产实施后,人员充足,彻底解决了以往抢点、抢活的问题。

在集约化生产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该段还面临着许多需要深入思考和破解的问题,如“三分一包”如何在集约化生产中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如何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等。这都是需要他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