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地点:弄弄坪站  主人公:高明恭、高承昆

2016-07-23 00:16:4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现攀枝花市

高明恭在抗美援朝、修建铁路、从事铁路工作等不同时期获得的荣誉证书。

对于外地人来说,知道攀枝花市的市花是攀枝花的很多,而知道市树是凤凰树的却很少。凤凰树,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盛开如同艳火,来年重生新绿,恰似凤凰涅槃,故而以凤凰命名。凤凰花的花语为离别、思念、火热青春。

到弄弄坪站时,天空下起了大雨,但车站内的凤凰花依然开得热烈,就像纪念着一代又一代为铁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铁路人。弄弄坪站货运员高承昆利用工作之余,为我们讲述了今年91岁的父亲高明恭的故事,也讲诉了自己作为渡口支线铁二代的经历。

父亲艰苦奋斗的一生

1952年,高明恭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所在的部队刚刚跨过国境线,横渡鸭绿江后,铁路被美军的轰炸机炸断,这支部队便停下来抢修铁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这支工兵队伍的年轻士兵们常常要一人扛起一根枕木,一边飞奔躲避飞机的轰炸,一边进行抢修施工。刚修复的线路,也许在下一刻又会被炸断。为保证前线与后方的补给线畅通,这支队伍就一直在中朝边境执行着修复铁路的任务。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1953年底,高明恭随部队回到祖国,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师,随后到贵阳修建至海南的铁路。1954年,高明恭参加了成昆线读书铺至广通段的铁路建设,以及昆明到东川的米轨铁路修建。修竣交接后,高明恭所在单位改称新线管理处。

1970年,高明恭参与修建到东川方向的铁路,随着工程推进,高明恭举家从东川辗转迁至昆明,最后在昆明与另外四家人乘上一节闷罐车,沿着成昆线到了米易、垭口,继续从事在新线管理处时的扳道员工作,在闷罐车上安家,过着“铁路吉普赛人”的生活。

1975年,高明恭调到金江站(现攀枝花站)任货运员。1976年,高明恭二儿子高承昆下乡。1979年,高明恭退休,高承昆顶替父亲成为了一名铁路职工。

车站职工“以站为家”

1985年,高承昆从金江站来到弄弄坪。“当时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但是职工素质非常高,思想都比较单纯。”他说,那时一个月的工资拿36块钱,吃一份回锅肉五毛钱,一份素菜一毛钱。

那时候弄弄坪站成家的年轻职工基本住单身宿舍,有十多户人。“虽然物质条件不好,但是职工幸福感很强,精神世界十分充实。每家的灶房都在屋外,做饭的时候看到你家菜好吃我来夹几筷子,我家菜好了又给你家分一些……感觉就像一个大家庭。”高承昆说。

当时,工会在车站一个大棚房里开辟了一间活动室,每个周末有两次舞会,平时业余时间还可以玩棋牌。当天休班的职工,吃了晚饭都爱去活动室。那时不论上下班,大家的活动圈子都在车站,基本是“以站为家”。职工之间也很齐心,哪家有点什么事儿,一喊全都来帮忙。

作业环境比较艰苦,一个班七个人三班倒。劳保条件也比较差,雨衣、鞋、胶鞋等用品都是自己准备。车站作业量也很大,金属矿粉车从最初十三节增加到十八节,后来机车动力增加,车辆就挂到了三十五节。但即便如此,职工们的工作热情依然高涨,责任心非常强,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

虽然苦,职工们也有小福利。每个月都有供应车从成都过来,在两三节车上开的商店,沿线每个站停一两个小时,供铁路职工买东西。“那时候买豆瓣、酱油全用塑料桶去装,一次打够一两个月的分量。除了调味品,还有衣服鞋子、毛巾香皂等百货。猪油是比较紧俏的商品,一来就抢空了。”当地居民有时还会托铁路职工从供应车“代购”一些生活必需品。

密地、渡口、弄弄坪的医疗教育主要依托攀钢,巴关河、格里坪站则依托矿务局。高承昆女儿1985年出生,就是在攀钢子弟校上的学。

无愧于父亲所托

“我们老一辈,1970年就进成昆线了,苦了一辈子。他们把我们带进来以后,又把我们这一代人交给了成昆线。”高承昆说,现在铁路的条件已经改善,很多年轻人也能留得下来。目前,分到渡口支线来的年轻人,大多是铁三代,还有部分从各地来的高职生。

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渡口市(现攀枝花市)也开始迅速发展。做生意的人开始活跃起来,开商店的也多了。高承昆认识的一个朋友,夫妻两人是攀钢职工,选择停薪留职后开了一个服装店,每个月要跑一趟广州等沿海地区进货。

那时下海经商主要靠火车,买不到座票时,就挤在车厢连接处,进的货随身背一部分,火车托运一部分。“可以说发家致富全都是靠火车。”头一年,高承昆的朋友就挣了二十多万。

当时,整个攀枝花的白货都要在渡口站集散,包括家电、服装、烟酒等。1989年,第一批彩电运进攀枝花,高承昆家拥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车站站线变化也很大,当时国铁是三股道,攀钢有六股道,后来慢慢扩线,到现在是十四股道。原先进站那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现在也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

高承昆父亲共育有四个儿子,父子五人中,有三人参过军并援过外。父亲抗美援朝,大哥去的缅甸,三弟参加过越战。正是因为经历过战火的历练,高承昆父亲在后来修铁路时,耐得住常人看来异常艰苦的条件。高承昆出生时,他的父亲还在昆明铁道兵师部,一家都住在师部大院里。在他童年记忆中,父亲出去修路,要三四个月才回来一次。

即将退休的高承昆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后说:“总的来说,我这辈子兢兢业业地工作,对得起父亲,他没有错把这副担子交给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