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付世坤 通讯员陈亚
“没有悬梁刺股般的勤奋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劲儿,他不可能将这一切做得如此完美。”这就是同事们对重庆车辆段地勤机械师、优秀共产党员杨朝军的评价。杨朝军凭着一股倔劲和一股钻劲,在四年间,从一个年轻小伙子,变成一个技术精湛、独当一面的技术权威,他多次荣获段、路局和总公司技术比武第一名,为新一代“高铁人”树立了标杆。
谦逊勤奋钻技术
2011年7月,杨朝军从学校毕业投身到西南高铁事业中来。初出茅庐的他以“谦逊勤奋”自勉,在半年时间内便胜任了CRH1型车检修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已然成为同事们眼中的“万精油”。此时的他却没有沾沾自喜,遇到不懂的问题,依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职工请教。
2013年,速度更快、科技含量更高的CRH2A型动车组逐步配属,可是它的结构和设计理念与CRH1型动车组有很大差异。杨朝军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把2A车吃透,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下来1为了更快更好地熟悉车辆构造,掌握工位机操作原理,白天他与同事忙碌在检修线上,晚上就挑灯夜战认真查阅几十套CRH2技术资料,翻阅上几百张电路图,硬是在短时间内掌握了CRH2A的结构原理,为检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杨朝军还领受“军令状”,积极配合职教科,将自己的检修方法进行整理,结合全路CRH2型车典型故障,将9大类50个典型、惯性故障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制定了地勤机械师8项基本操作、6项必备技能,并制作成视频版作业指导书,发给每个班组的职工进行学习,大力推进该型动车组的标准化作业方式,大幅提高了所内动车组故障检修处置水平。
心细如丝排故障
动车检修就需要像福尔摩斯一样,追根溯源判断核实故障。在检修时,杨朝军凭着专业技能和心细如丝的态度,给动车组加上了一道牢不可破“安全锁”,同时也铸就了一个关于动车“男神”的传说。
2014年7月的一天,杨朝军在车顶进行例行检修时,高压母线上有一道细如发丝的黑色划痕引起了他的注意,本着“原因不查明、故障不消除绝不放过”的原则,他对疑似故障进行了反复探查,也从不同角度对疑似故障进行了分析判断,最后他认定这根高压母线存在内部裂纹。于是,他果断汇报工长,并带头参与对高压母线的更换工作,迅速排除了安全隐患。后来,经厂方专家用专业仪器检查确认,疑似故障(高压母线)的确存在一道内部约3毫米的裂纹,很有可能会危及行车安全。“小杨的眼晴竟然比过了机器,真是神了1厂方专家也对杨朝军的细心连连称赞。这样的“小插曲”时有发生,但每次隐患都逃不过他的“法眼”。渐渐的,向他讨教学习秘诀的人也越来越多,他的“技术粉丝”还喊出了向动车“男神”学习的口号。截至2016年4月,杨朝军先后检修动车组1800余组,发现排除各类安全隐患20余起,处理疑难故障60余件,保证了每一组动车组平安往返,确保了旅客生命财产的绝对安全。
荣誉面前更奋进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同事们总能看到杨朝军招牌式的微笑,而他也在用自己阳光快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党员的他,在工作中总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技能比赛和各项新业务培训。由于工作出色,2014年10月,他荣获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技能大赛(动车组机械师)决赛“CRH2A型(快速修二)第一名”;2014年12月,荣获路局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动车组机械师“(CRH2A型)工种决赛第一名”;2015年6月,荣获“全局十佳党员技术标兵”称号;2016年6月,荣获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此外,他还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新华社、重庆日报、西南铁道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展示了新时期西南地区高铁人的良好形象。
荣誉之后是更大的责任,作为地勤三班副工长的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配合工长大胆管理,全面推行“四必”、“五字”作业法,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把好关、尽好责,进而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序可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