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薇娜 本报通讯员潘松华

图为工 长 何 斌(左)正在指导青年职工处理车辆故障。潘松华 摄

坐落在昆明市东郊的昆明东站,有一群手持检车锤、身穿 “黄马甲”的铁路职工,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他们都坚持用手中的小锤践行着自己的检修使命,确保每一趟列车安全运行。他们,就是昆明北车辆段昆明东运用车间到达场丙班检车员。

昆明东运用车间 (原名昆明东列检所)成立之初被界定为主要列检所,经过对其工作量、重要性和安全成绩的评估,在第一次评定等级时,车间获得 “部优标准化列检所”称号。到达场丙班班组于1965年成立,班组的每一名同志始终把 “检一辆货车、保一列平安”作为班组精神,牢固树立检车员 “锤尖安全无小事”的理念。50多年来,班组先后走出两名全国劳模,成为昆明铁路局响当当的 “劳模班组”。已经退休的全国劳模张云,是班组第18任工长;2015年4月在北京接受表彰的全国劳模陈向华,是第22任工长。

“检车锤是检车员的武器,锤虽小,但安全责任重大。”张云在担任到达场丙班工长时,提出 “锤到眼到、锤到心到、锤响听到”的检车锤使用口诀,并以此为教学宗旨对班组职工开展检车技能传授,使班组连续多年被评为段 “先进班组”。

后来,陈向华将这一口诀发扬光大,研究出检车员“23步”作业法,在检车过程中,将人的步法与锤的敲检点紧密结合,不多一步也不少一步,不多一锤也不少一锤,一圈下来,整车各部全部敲检到位,无一遗漏。

“这已经不是口诀,而是一种精神1多年来,检车锤背后的班组精神在丙班始终被传承。每一名刚分到班组的职工,第一课就是筑牢 “检车锤”精神,参观劳模创新工作室,学习先进的故事。用现任工长何斌的话说,检车员就是靠锤吃饭,用好这把锤,就是驾驭好自己的人生。

汲取着班组精神的养分,班组不仅培养出了张云和陈向华两位全国劳模,还培养出了许多业内能人和名人。2014年在全路检车员技术比武中,班组青年职工谢建前获得 “全路青年技术能手”称号;2015年,刚刚参加工作3年的安全员朱兴获全路检车员技术比武第三名;丙班第24任工长代发强是昆明局优秀技师;还有 “全路百强检车员”文军、钟永祥……

历数班组令人骄傲的成绩,昆明东运用车间党总支书记余敏十分自豪。

正如余敏所说,如今,锤尖上的安全使命仍在新一代丙班人的身上延续。截至2016年6月29日,班组实现安全生产8940天。

采访手记

一个普通的一线列检班组,培养出了两名全国劳模,这在铁路系统极为少见。

记者从昆明北车辆段昆明东运用车间到达场丙班职工的言语中深深感受到,他们内心都因被分到劳模班组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他们也倍加珍惜这份幸运,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安全的使命。

“小小检车锤,安全重千钧1到达场丙班正是以“检车锤”精神为指引,找准了检车员工作的重心,用一把小锤传承了优良传统,用一把小锤托起安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