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捷
6月14日,记者一行从普雄站乘坐5633次列车前往乐武展线。乐武展线是成昆线七大展线之一,位于牛日河上游。
旅客乘降完毕,红峰站站长舒子龙便成为我们此行的“向导”。“从红峰站到乐武站走山路不远,也就几分钟路程,但沿铁路走完整条展线,需近40分钟。”
出站走一段小路,依次穿过“高峰一号”、“解放五号”隧道,在“解放三号”隧道前,“眼镜形”的乐武展线便尽收眼底。这里是整条展线的“制高点”。
远近山色一片翠绿,山腰的乐武站、山底的尼波站便坐落其间。站在山上朝下望去,此时,一列货车正从隧道中钻出来,长长的列车在两台机车的牵引下慢慢地爬坡,蔚为壮观。
“牛日河河段坡度平均约千分之二十一。受地形限制与相邻站距影响,红峰、尼波站站址不宜移动,只有在二者之间7公里内修建乐武站迂回……”乐武站副站长张洪平介绍乐武站的修建理由。
乐武站坐落于展线的中间,这条展线也因此得名为乐武展线。展线共分三层。从第二层展线乐武站到第三层展线红峰站,直线距离只有500米,步行山路只需5分钟,而火车则需近20分钟。所以在过去(内燃机和蒸汽机年代)当地有一种说法:如果你在乐武站没有赶上火车,步行爬山到红峰站,仍能坐上那趟火车。
在上世纪,“展线”虽然只是一个舶来词,但因为中国独有的国情和地理特点,“展线”这个词频繁出现在铁路的技术文本中。
展线多“藏身”于深山峡谷之中,它以雄奇的身姿与周边山水形成了一份独特的景致之美:列车如巨蟒一样在大山里贴地钻洞盘旋而上;乘客坐在车上可以看到列车首尾相应;“地下”或“天上”,另一列火车也缓缓而行。
在成昆线上,大坡度地段比较常见。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技术水平低加上资金短缺,长大隧道的数量少,列车要通过大山则要利用展线实现。展线是那个年代“穷”修铁路时常用的方法。
曾几何时,一些外国人得知中国人要修建成昆线,便嘲笑:“中国人简直是疯了。”有的权威人士甚至预言:“即使建成了,狂暴的大自然也必使它变成一堆废铁。”然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成昆铁路修建投用是人类在险峻复杂的山区建设高标准铁路成功的范例。应运而生的展线也集中展现了我国铁路工作者无穷的智慧和勇气。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