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明

为深入做好今年防洪抗汛工作,太原南工务段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保安全,实现了由以往的简单机械防洪向科学防洪转变,有效防控汛期安全风险。

手机APP防洪。该段开发出了手机防洪管理APP,只要将软件下载到职工智能手机中,就可以轻松了解全段防洪工作,方便干部职工掌控防洪管理方法、进行信息传递和抢险组织等。该软件分为防洪数据、值班签到、预警信息、水害实况4个功能模块,模块各具特色,包含28项子栏目内容,实现了防洪地点、水库、抢险路线等信息在线状态实时查询;汛期值班干部职工实现手机终端签到;段防洪办定时传送防汛预警信息,公告重点防范区域;干部职工自行观看气象云图,提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巡查人员发现水害后,及时填写简要信息并附水害图片发送至平台,各级人员均可接收、查询,及时掌握现场水害情况,组织应急抢险。该APP极大方便了干部职工学习铁路局、段防洪规章制度,掌握管内防洪基本情况,了解气象信息预警,快捷传输浏览水害现场照片,掌握防洪看守点值班人员情况,真正实现一机在手、防洪无忧。

“天眼”防洪。该段管内线路设备地处太行山和吕梁山脉,山脉、河流、水库等防洪重点地段较多,有些山高路险的防护重点地段仅靠人力无法完成实地调查作业,造成防洪检查工作存在局限性。为全面详实掌控线路两侧周边环境,该段联合铁路高等院校,采用无人机航拍巡检测量,对路堑、桥梁、涵渠、隧道出入口百米范围内进行平推检查,同时对附近防洪安全隐患处所进行 “天眼”勘察。

他们导出航拍技术数据后,利用倾斜摄影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工作,最终输出直观的三维立体图像,可在三维模型上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查询、浏览,直观全面地对重点隐患处所进行检查对比。三维模型还可以根据现场雨量监测点的降雨量数据自动计算汇水面积及汇水量,模拟演示突降暴雨,利用科技手段指导防洪预抢工作,提高防洪应急处置的能力。

“大数据”防洪。该段与地方气象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汛期内每日提供管内沿线各站区次日的气象预报及预警信息,为抗洪抢险做好气象信息准备,并根据气象预警信息科学合理安排了管内22处雨量监测点,全天候监测沿线雨量。他们在4处高铁防洪重点地段和26处隧道口以及5个有砟和无砟轨道过渡段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与段调度指挥中心联接,24小时不间断对防洪地点进行盯控,实现了由人防向物防、技防的转变。

该段防洪办组成防洪调查小分队实地调查了管内大西高铁、太中银铁路、石太铁路、南同蒲铁路4线,对高山沟堑、危石危树、河流水库等防洪关键处所进行实地排查,设立防洪观测检查标志,利用GPS制作准确方位图,对其地点准确定位;重新油刷设定了桥隧水位警戒线,并结合往年管内发生过水害的地段绘制了 《2016年太原南工务段防洪示意图》,为日后提供技术数据参考;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及时将数据输入到段防洪数据库中,丰富数据库防洪信息储存量,为科学防洪提供技术数据支持。

“软实力”防洪。该段党委专门为全段配发了 《防洪安全 “掌中宝”》《防洪地点提示卡》 《雨量警戒值表》《应急处置交通示意图》等,多管齐下确保汛期行车安全。车间党总支成立了18支 “党员防洪抢险小分队”,发挥党员在防洪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段、车间、班组定期组织防洪抢险演练,提升团队作战实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

该段还制定 《防洪抗汛应急抢险预警措施》,明确了巡线制度、巡线防护备品携带标准、发现水害应急处理方法等,并根据水害危害程度制订了科学合理的防洪抢险方案,确保汛期抢险工作有条不紊、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