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荣倖
记者:去年,路局客运收入首次超过货运。今年,客运是否能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
肖建明:总体看,全局客运延续了去年的良好态势,但肩负的责任和面临压力也很大。
态势良好的表现,一是路局经营迈入“以客为主”发展新阶段,继去年全局客运收入首次超过货运后,今年1至5月全局客收超货收33亿元,客发和客收增幅保持全路第一,形势喜人。二是路局新线建设进入收获期,高速铁路从无到有,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里程达1710公里,为铁路客运吸引客流提升了竞争力。据四川省统计,1至4月铁路旅客周转量增幅达11.4%,而民航为8.9%、公路为-13.2%、水运为7.2%,高铁和新线贡献巨大。到十三五末,全局时速200公里以上铁路里程将达到4100公里,西南动车客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在客运快速上量、客车对数快速增加的同时,我们也深感确保动客车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更加重大。接下来,我们要不断创新运营管理、不断提升客运设备质量、不断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深化服务和经营文化建设,才能在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旅客出行需求时确保服务质量不降低,推动路局由客运大局向客运强局转变。
记者:党代会提出,要推动客运向品质化、便捷化方向发展,推动路局从客运大局向客运强局转变。下一步,客运系统将如何围绕上述要求开展工作?
肖建明:具体来说,一是增品种。努力推动三个转型:推动普速产品向动车产品转型,提高路局开行效益,节省旅客在途时间;推动长途产品单一集中向多极化转型,改变向北、上、广过渡集中的历史沿革,向省会级城市及周边区域、沿江地区覆盖;推动短途由铁路自营向企业定制转型,路地互惠互利、共谋发展。二是提品质。优质铺画旅客列车运行图,合理安排旅客列车交路,提高列车时速、缩短旅行时间。增强“服务力就是竞争力”的意识,以“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为契机,强化售票服务、餐饮卫生、站车秩序、设施设备、服务态度管理,改进细节服务。依托并运用“互联网+”思路丰富服务方式,通过现场人员、客服电话、网络服务等手段和渠道,更好提供线上线下服务。三是创品牌。在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发挥既有客运品牌作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服务文化和经营文化的结合,促进服务文化与服务品牌的有机融合,更好发挥品牌集群效应,为服务品牌注入新的内涵,增强在西南地区和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