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严细勤精铁脉传承

2016-06-04 07:47:15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记者马常宏本报通讯员莫育杰林锦松

甲班三调调车长覃华卿向组员布置调车作业任务。林锦松 摄

“‘严、细、勤、精’是我们班组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绝不能在我们这班人手中丢失。”5月5日,在南宁铁路局柳州南站上行车间甲班三调荣誉室,班组职工正在参加一个座谈会。在会上,调车长覃华卿向大家讲述班组安全调车47年的光荣历史,教育引导职工传承班组精神。截至6月2日,甲班三调实现安全生产17088天。

“刚到甲班三调时,老调车长曾嘱咐我,一定要把班组 ‘严、细、勤、精’的好作风传承下去。”覃华卿看着荣誉室墙上醒目的 “严格管理、细心作业、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十六字班组精神,语重心长地说, “几十年的安全纪录来之不易,守不住就是甲班三调的历史罪人。我们要把班组的好经验、好作风传承下去,不断创造新的安全业绩1

班组老职工吴轶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座谈会,他已经记不清开过多少回了,但每逢新老调车长更替、班组职工更换及安全会议时,甲班三调的班组长都会重申 “严、细、勤、精”的精神,力求把这种精神刻在每位职工心里,并传承下去。

柳州南站成立于1965年,是南宁局管内最大的货车编组站,甲班三调则担负着车站最繁忙调车区域的作业任务。甲班三调安全调车47年的成绩,在全路主要编组站中名列前茅。

而47年前发生的一起因铁鞋造成的列车脱线事故,使甲班三调之前的安全天数瞬间归零,对当时的职工震动很大。他们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总结出一条宝贵经验:干调车得有一个好作风,就是 “严、细、勤”,只有 “严”字当头、 “细”字把关、 “勤”字贯穿全过程,才能消灭事故保安全。为保证 “严、细、勤”落到实处,甲班三调制定了 “三看一把关”“三勤、四不动、五不溜”措施,坚持班前预想、班中联防、班后总结,做到多跑一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有效保障了调车安全,提高了调车效率。

上世纪90年代,甲班三调经过集体讨论,在 “严、细、勤”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 “精”字,意在激励职工在工作中保持一股永不停歇的钻劲儿,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技高一筹。由此, “严格管理,细心作业,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班组精神,成为甲班三调传承的财富。

几十年间,甲班三调调车长换了19任,调车员换了几十茬,但班组精神传承从未停息。离开甲班三调的老师傅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新入路职工强调 “要始终牢记 ‘严、细、勤、精’的班组精神和历史的教训”;新来的职工经常想,老师傅代代接力拼搏才取得的安全成绩不能砸在自己手里。

“以前的老师傅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规章要烂熟于心,技能要精益求精。谁要是学不好、干不好,自己就感到羞愧。”柳州南站助理值班员、曾担任甲班三调第10任调车长的赵永红回忆说。

甲班三调对安全的要求近乎苛刻。职工作业标准执行得稍不规范就会被指出,被要求反复练习,直至达标;职工必须将技规、行规和与调车相关的规章制度熟记于心,每次班前会上提问一条规章,考一条手信号,复习一条规章。正是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下,甲班三调职工个个练就一身绝技。制动员吴轶根据自己身高、手臂长度等多种因素,总结出一套快速连接制动软管的方法,接制动软管比一般人快几倍;连结员潘华通过精准预测车速,并参考股道上停留车位置、弯道情况、坡度、车重等因素,能够精准掌握撂闸时机……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柳州南站甲班三调组建以来,轮换了228名职工,锤炼出一块块好 “钢”,培养出一大批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几十年来,甲班三调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全路青年文明号、全路先进调车组、全路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荣誉。

采访手记

从甲班三调小伙子们的谈吐和作业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股子精气神;走进甲班三调的荣誉室,记者能感受到他们的安全之魂。“几十年传承下来的‘严、细、勤、精’班组精神和安全品牌,绝不能砸在咱们手上。”采访中,调车长覃华卿多次重复的这句话,应该就是班组职工全心全意保安全的巨大精神动力。

好作风,重在传承,贵在坚持。记者了解到,47年来,甲班三调在每次新老更替时必开座谈会,讲述班组故事,传递班风接力棒。他们始终坚持严格管理、细心作业、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创造着安全生产新佳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