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民是石家庄车辆段修车车间起落班组的工长。他一有时间就爱鼓捣零件,思考提高车辆检修效率、减小职工劳动强度的问题,成为职工口中的 “发明家”。

修车车间担负着货车厂修、段修任务,年检修量近万辆,修理任务繁重。去年夏天,贾民看到职工给车辆安装侧门,4名职工抬着侧门、高高举起,1名职工踩着材料车插门轴销。不到10分钟,举车门的职工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一个班的修车任务是26辆,每辆车按更换4扇车门计算,一个班需要更换100多扇车门,劳动强度可见一斑。

“要是有个什么机器能帮着安装车门就好了1贾民动起了脑筋。他绘制货车侧门草图,实际测量车门安装高度,几经设计、试验和改造,终于制作出 “上门机”。 “上门机”可以一次装载6扇车门,只需一名职工就可以完成搬运、抬门、对孔、插门轴销等工序,既轻松又安全,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劳动效率。

“集尘器里面又是土又是油,特别不好清洗。”听到职工的抱怨,贾民开始琢磨清洗集尘器的事。他找来废弃变速箱,取出注油嘴,去掉珠子和弹簧,当作喷水嘴,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清洗集尘器内部,然后通过转换操作,让喷水嘴成为出风口,在风力的作用下将集尘器内部吹得干干净净。

“车间重体力活比较多,有时候一项工作要好几个人来完成,各个工序之间又是流水作业,不能有半点儿耽误。通过小改小革,职工们干活时可以省点力,这样一来,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贾民说。

高李鹏 邓世辉 冯海利

编后 从贾民的故事里,我们看到创新不再只是科学家的工作,一线职工努力钻研,也能收获技改成果。把工友的抱怨变为创新的出发点,贾民从身边小事着手,变废为宝,既破解了作业难题,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创新的源泉在于发现问题,而一线岗位给了像贾民这样的职工“发明家”最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