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昼伏夜出的高铁“B超师”

2016-04-06 07:56:0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特约通讯员 徐春明 陈 斌

洛阳工务段龙门探伤工区职工在进行探伤作业。 陈 斌 摄

初春的羽西山区,夜晚依旧有些寒意。在郑西高铁线路上,每天晚上都有这样一群头戴照明灯、身穿黄马褂、手推探伤仪的人,以熟练的业务和精湛的技术诊断着每一根钢轨,精心呵护动车组列车的安全运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夜幕下的高铁 “B超师”。这是一群神秘的夜行人。

3月17日,为探寻他们的神秘之处,笔者来到了洛阳工务段龙门探伤工区。该工区现有探伤工23人,担负着郑西高铁郑州东至华山北间715.2公里正线、30.8公里站线和16273个焊缝的探伤检查任务。

季节交替时,钢轨焊缝薄弱环节受到巨大拉力极易产生钢轨折断、焊缝拉开等隐患危及行车安全。钢轨焊缝探伤,主要是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对钢轨焊缝进行全断面检查,探测内部是否有伤损或异常情况,进而消除钢轨焊缝断裂隐患。

龙门探伤工区采用仪器与人工配合检查的方法,春季集中修要对715.2公里正线钢轨、198根道岔尖轨、11773个工厂焊接接头检查一遍;对4500个工地闪光焊、道岔铝热焊接头检查2遍,30.8公里站线钢轨检查4遍。目前,由于昼夜温差最大达18℃,是线路防断的关键时期,工区每天分2个作业组,充分利用夜间4个小时的维修 “天窗”,采用仪器与手工配合检查的方法,加大防断检查力度,排查各类断轨隐患,保证行车安全。

“高铁探伤对作业人员、机具的管理要求十分严格,从进网到工地,再到作业结束出网,都要由安全员监督,施工负责人分别进行4次清点和登记确认,这项工作看似繁琐,但只有抓好每个细小的环节,才能杜绝物件遗漏。”工长邱世宾说。

高铁探伤作业从夜间0时30分开始到4时30分结束,冬季天气寒冷,夜间平均气温在-10℃左右。这一时段的作业条件非常艰苦,虽然他们每个人都穿上厚厚的防寒衣裤,手脚还是冻得冰凉。

在高铁沿线临时驻地,每天20时,工区都要利用1个小时,组织12名探伤工进行业务学习、安全教育和作业分工。21时30分,他们开始检查仪器、保养探头、清点工具。22时,他们便携带仪器乘坐作业车赶往现常由于郑西高铁地处豫西山区,交通不便,看上去十几公里的距离,汽车要绕来绕去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作业门。

3月18日0时,探伤工列队点名,清点作业机具,工地防护员与驻站防护员联络,确认施工命令等事项。

0时30分,作业命令下达。探伤工携带仪器进入线路,安装调试仪器。作业人员和4台仪器分成两组,一组向东、一组向西同时展开作业。4名执机手推着探伤小车检查钢轨,两眼目视仪器显示屏,专心致志观看波形,4名配合人员紧跟探伤小车,认真检查钢轨外观。

3时30分,3个小时的紧张作业结束。他们回到驻地已是黎明时分,再收拾收拾上床睡觉东方早已破晓,从准备到作业结束返回驻地,忙碌了整晚。

对于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来说,哪怕是一处细微的伤损、一处细小的缺陷都不能放过。探伤工责任重大,肩负着旅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年来,他们精检细探,从未出现漏检误判。2015年10月19日1时30分,工长邱世宾在龙门站内检查20号道岔时,发现了导曲线下股轨底焊缝出现夹杂缺陷的重大隐患。

高铁白天运营,检修只能在夜间进行,探伤工晚上干活,白天睡觉,生物钟全被打乱了,这些昼伏夜出的高铁 “B超师”,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精检细探,确保线路安全可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