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初,随着哈尔滨至牡丹江电气化改造项目的紧张备战,新购置培训过的中海达GPS测量仪能否使用得当,大东北林区GPS无信号的问题如何处置,山区崎岖每天十多公里能否坚持的住,高寒气候昼夜温差相差15摄氏度以上的特殊的气候环境如何克服?这些对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哈牡项目部一分部测量队的小伙子们来说,是一种认真负责、耐力韧性、探索创新的严峻考验。

不来到东北的林间大地,是体会不到阳春三月漫天的白雪、寒风刺骨,来自南方的我们已经习惯这个时节的春暖花开,但这里温度依旧接近零下十度,施工便道上宽敞平阔,没有遮挡物的区间线路,只有熙熙寥寥的干枯松枝。经常是呼啸的北风夹杂着成片的雪花席卷整个车站。劲风刮来,使得穿的再多也犹如薄纸一般。沿途的屯子里袅袅炊烟,香气飘飘……而我们只能在沿途经过的老乡家里泡一碗热乎的方便面,与老乡聊聊乡土民情,烤烤火炉暖暖身子,打听附近公路状况寻找施工便道,做好施工台帐记录工作。

阿甘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粒会吃到什么。”自从来到哈牡铁路开始电力测量,这句话可以改为:“人生就像哈牡铁路线上的GPS测量仪,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个点有没有信号。”测量过程中,大东北地区林间测量GPS测量仪器无信号是常有的事,GPS设备通过移动流量卡与卫星和后台服务器建立数据传输,林间很多地方无信号就等于断了之间的桥梁连接。将直接影响着每天测量进度,心情用热锅上的蚂蚁形容真不为过,那种无奈只能采取快速移动找信号,再快速回到测量点,有时甚至会在一个点的采集上等上一个小时......没办法,就安排一个人在此等候,其他人带上轮距测距仪测量电缆长度,合理安排时间。

定测钉桩--杨强摄.jpg

我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王健东了,今年才二十出头,小伙长得壮实,大家都喊他小胖。自从来到测量班实习,他就很上进,积极学习测量知识,不怕苦不怕累,也没有抱怨,就是一到吃饭点小胖就按耐不住了,大家就安慰他晚上回项目部让厨师给你加红烧肉、猪蹄子汤、锅包肉,这时似乎一句望梅止渴的话都会让大家又鼓起干劲又苦中作乐……。

测量班的班长刘志清,参加工作已经10年了,他的测量经历如同万里长征,襄胡线、阜六线、沪昆线、绥佳线、现在他又带领着测量队的兄弟们在哈牡线开天辟地。他常说:“测量队就是项目团队的双眼,标杆所指,千军齐发,宜快不宜慢。图纸虽不完整,管段有桥有隧,天有风雪,测量工作更应该主动出击,为领导统筹安排提供参考。”这是一种执着更是一种信念,信念是对这份工作的喜爱,执著是对技术工作的追求。当然测量工作中是不允许马虎的,一个小小的疏忽或者计算错误,可能给后续的施工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对此刘班长会对特殊地段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反复验证,在一条路径的选取上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把控保证杆位对线路的安全距离、摸清铁路有地的红线范围、掌握边导线与树间最大风偏水平距离、怎样避开涵洞,怎样躲开上跨,怎样让施工难度最小,怎样让项目的利益最大化,这都取决于一位老班长对现场测量要点的把控。

凛冽的寒风中,测量队员们终日要扛着又重又精贵的测量仪器,出没在齐腰深、淹人头的荒山野地里连续野外工作10个小时。随着夜晚温度的逐渐大幅降温,带着的棉背心和军大衣件件套在身上,仍然抵御不住恣意寒风的侵袭,有些同志连日风寒咳嗽带上雷锋帽继续上战场,有些同志在脚上磨起了水泡,还有些同志整日穿行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不时呼吸着夹杂粉尘的劣质空气,带着口罩一直寂寞地驻守在某个隧道的洞口......周而复始,测量队的小伙子们一点也不敢懈担

测量之路,我们知道那是一份嘱托,更是一份责任。当我们的双脚丈量完全线,用镜头看遍崇山峻岭,人生也有了角度、目标和活力,这是测量人最大的收获。截止3月24日,我们哈牡项目部一分部管段的电力测量进度已经完成63%,随着气温慢慢回暖,测量进度会随之加进,完全满足项目今年4月上旬开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