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定检班组。这是一个只有9名女职工的集体,她们每天接触的是冰冷、笨重的客车电茶炉、轴报装置、应急电源箱、电子防滑器、蓄电池和烟火报警器等车辆设备,每一件设备的检修程序和标准近乎苛刻。

在列尾装置检测机前,49岁的吴春梅和同事唐凡霞早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屏蔽间检测主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检测台不时发出的排风声和不断重复列尾风压参数的电子音让整个检测间显得嘈杂异常。

“列尾装置就是确认列车是否完整到达车站的设备,每月都得检修一次。检车员送过来后,我们确定设备完好后才能进行连接,先检测主机,再检查风压,任何环节都不能马虎。”吴春梅几乎是在大声喊着。

由于列车运行时间不确定、列尾装置送过来的时间也不确定,吴春梅她们早出晚归已是常事。除了检修列尾装置,两人还担负着30台车辆防滑器等设备的检修任务,每天在楼上楼下不停奔忙,午饭大多时候都是草草了事。为了避免外界信号的干扰,列尾装置的信号试验都是在屏蔽间完成。一到夏天,狭小逼仄的屏蔽间就像一个密闭的蒸笼,每试验完一个装置,她们都会衣服汗湿、满面通红。

在茶炉检修间,胡志萍手握一把尖嘴钳,正在拆卸一个比她高出半个头的茶炉。她的身后还矗立着一排排待检修的茶炉,身旁的一个铝制大桶里盛满了清除下来的水垢。 “西宁的水质偏碱性,炉体水垢大多要用酸洗,但炉体老化,酸会烧漏炉体,所以水垢只能一点点抠下来,下班的时候手指都是麻木的。”胡志萍说。

日常工作中,最让胡志萍她们头疼的是轴温探测器、传感器等设备检修时的除尘环节。一趟出乘回来,设备上总是蒙上一层厚厚的沙尘、油污。每次除尘结束,她们整个人都像刚被从废墟中刨出来,满头满身都是一层厚厚的尘土,活脱脱是几个刚刚出土的 “陶俑”。

离开茶炉间后,笔者走到定检班组电池间门口,一股刺鼻的气味迅速占据了整个鼻腔,浓烈刺激的酸味让人眼睛发酸、嗓子发涩,禁不住连连咳嗽。偌大的电池间里,近百台大小不一的蓄电池正静静地充电,电池表面的引线处泛起一个个白色的电解液气泡。樊黎明戴着厚厚的口罩检查电池的充电情况,不时擦拭着自己的眼睛。

“一列车编组18辆,需要几百只蓄电池。蓄电池充电要严格按 ‘三充两放’的规律不停循环才能充满,所以充电过程中24小时都要有人盯着。”樊黎明说。为了让蓄电池充满电,夜班期间她们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蓄电池每个都重几十公斤,每挪动一组充好的蓄电池后,她们经常会累得直不起腰。

由于工作原因,定检班组的女职工几乎与化妆、美容等事情绝缘。受高粉尘、高酸性、高分贝环境的侵扰,她们的皮肤变得非常粗糙;由于无规律的作息,她们的生理状况经常失调。为了钢铁巨龙的安全,在鲜为人知的地方,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们如同铿锵玫瑰一般坚定而美丽。2015年,西宁车辆段车电车间定检班组被评为青藏铁路公司先进女职工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