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旅程》海报电影
图三为《长江图》海报
图四为导演杨超和电影《长江图》主演
不久前,我在来稿中发现一篇短消息,标题是 《铁路子弟导演影片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读后得知,柏林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 《长江图》的导演杨超的父亲杨春明,是江岸车辆段的退休职工,杨超的爷爷也是老铁路。
杨超是正宗的 “铁三代”。而《长江图》是今年唯一一部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
2月20日,第十六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各大奖项揭晓, 《长江图》摄影师李屏宾获得 “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 (摄影)”。杨超导演表示,获奖是对中国电影艺术探索新方向的肯定。
我第一时间联系了杨超,几天后,收到杨超的短信: “作为一名铁路子弟,我一直有很深的铁路情结。从小就喜欢火车的我,非常高兴接受 《人民铁道》报的采访。”
近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位于西直门附近的北京传灯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对杨超进行了采访,该公司是电影 《长江图》的主要投资方。 “传灯”意味着传承中国电影的艺术理想,艰难与坚持,都在这个名字中传递,而这也正暗合了杨超的电影创作理念。
《长江图》的神秘与中国式唯美
河流之于杨超,像火车一样,意味着通向未知的远方。杨超坦言,与李屏宾的合作,源于二人对长江这条河流的痴迷。李屏宾作为侯孝贤的御用摄影师,曾经拍摄 《恋恋风尘》 《童年往事》,也曾与王家卫合作 《花样年华》,与田壮壮合作 《小城之春》。有了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此次 《长江图》极其富有诗意的画面与杨超所想一拍即合。
杨超说: “李屏宾是传统文化修养颇高的摄影师,我们的合作,像是两个影像诗人在长江上结伴神游。从头到尾,我们都坚信,我们在创造一种崭新的、来自传统又极具现代性的中国影像,就像我们所期望的,共创影像之先。”
虽然用 “十年磨一剑”来形容 《长江图》有点夸张,但这部影片确实经历了漫长磨砺的过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长江图》用胶片拍摄。杨超告诉记者:“这是为了表现中国第一长河的厚重和神秘感,我和摄影师李屏宾对长江的感觉,都更倾向拍出她迷离、魔幻、广阔、幽深的一面,这方面胶片更为合适。在技术上,胶片在明暗和色彩之间的过渡层次也更为丰富。”坚持胶片拍摄,给拍摄过程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胶片运输过程中,我们的胶片总管李理,为了保护胶片,和长江沿岸的很多口岸、火车站、机场的安检人员都成了朋友。李理携带胶片穿梭在北京和长江之间的故事,可以拍成另外一部电影,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杨超苦笑着说。
《长江图》讲述了一段发生在长江上的魔幻爱情故事,影片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这是杨超艺术理念的表达方式之一。在他看来,艺术电影就是要给观众提供各种解读,探索多种可能,令观众通过不同的思维路径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铁路子弟的电影梦
杨超出生于1974年,就读于93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父亲退休前是江岸车辆段车间主任,母亲是原信阳铁路中学高级语文老师。作为一名铁路子弟,杨超从小在家庭中并没有受过相关的艺术熏陶,但受母亲影响,他有着很好的文学素养。读高中的时候,杨超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当时条件所限,他只能到录像厅看录像, “1块钱看4部录像片,高中几年,看了上千部录像,便产生了拍电影的想法。”杨超说,当时身边的人还不知道有北京电影学院这个学校,更没人了解怎么拍电影,都觉得他是异想天开。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杨超给北京电影学院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当时不知道具体地址,信封上只写了北京电影学院收。没想到过了半个多月,就收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寄来的招生简章。”
杨超回忆说,当时父亲的工作非常忙碌,是父亲的同事带他到北京,参加第一轮的面试。那次考试,杨超落榜了。落榜之后,他到武汉铁路局旗下的某大学就读会计专业,按照父母的规划,他毕业之后到父亲的工作单位接班,成为车辆段职工,但杨超没有放弃自己的电影梦,经过了一年复读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从那以后,烙印在杨超童年生活里的钢轨和火车,渐渐开始接近电影的银幕。
与钢轨相关的导演历程
1997年,杨超完成了自己的毕业影片剧本 《待避》。 “待避”是铁路专业术语,通俗的意思是,火车等待避让。从小在铁路长大的杨超,凭着对铁路车辆段生活的熟悉,在剧本中使用了大量充满质感的场景描述。最终,在全班13人当中,他的剧本第一个通过了学校的审核,获得最优秀的拍摄团队。
《待避》拍摄现场就在杨超父亲所在的江岸车辆段。在杨超眼中,父亲常常给他留下一个忙碌的背影,但这并不影响父亲在他心目中形象的高大。童年的杨超经常到车辆段澡堂子洗澡,铁路职工的形象对他来说是亲切无比的。他的父亲是车间主任,对职工非常关心,人缘极好。影片拍摄期间,很多职工配合拍摄,都是他父亲坐镇指挥协调。制片主任笑说,他父亲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制片。
这部30分钟的短片 《待避》讲述了一个车辆段检修职工的青春期彷徨与憧憬,是杨超的处女作。杨超对自己当时的作品评价是: “《待避》是一部有风格的电影。作为处女作,它有众多技术问题:剧作单雹动作线不清晰、故事不够完整、有些镜头变化太孝有些镜头太长了……从1997年到现在,很多次午夜梦回,我都重新置身于拍摄现场,在以一种不同的方式重拍 《待避》。说实话,我对它有诸多不满,但是我从来不怀疑,它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2000年4月, 《待避》被选中参加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金组比赛并获奖,杨超笑着说,是铁路的成长经历给他带来了好运。
此后,杨超拍摄的艺术电影《旅程》也跟铁路有关。影片讲述了一对恋爱青年男女离家出走的三段故事,第一段故事的发生地,就是在火车上。影片一开场,便是火车到站的镜头。
杨超说: “巨大的钢铁机器在我童年留下了深刻而复杂的印象,一种神秘的可怕威力,坚硬无比,可以抵挡一切;一种来自未知远方的召唤,充满温暖和希望。我喜欢火车,我喜欢在运动的车窗里看大地景观的横移。这种运动在每一格画面里微妙地改变构图和光线,赋予任何平凡的景观以诗意。我想我喜欢把摄影机放在轨道上和这种铁路生活体验有一些关系。”
《长江图》预计4月左右在全国上映。对于票房,杨超和团队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杨超认为,尽管银熊奖的名声在外,但观众对于艺术电影的接纳度还在提升的过程中。3000多万元的投资,要差不多1亿元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这对于 《长江图》并不容易。
祝福杨超,祝福这位从铁路家庭走出来的导演,像钢轨延伸,走向更远的远方。
本文图片由杨超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