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来就慢多了,打字全靠 “一指禅”,1个小时也敲不出2页来。为了尽快将检查结果发到工区,他们就加班加点地干。赶上线路病害多发的季节,他们开出的电子 “药方”多,经常加班熬到凌晨两三点,困了就在办公室睡上一会儿,第二天继续干。就凭这 “一指禅”的功夫,地面检查组硬是把每月平均200余页的验收报告一期不落地敲了出来,49期报告多达600多万字。

如今,这些验收报告已被各班组视为维修 “宝典”珍藏起来。每月制订维修计划和安全预想前,各班组都会参考前几年同月的报告,哪段线路、哪些设备经常出问题、出什么样的问题,哪些安全隐患易被忽视、应着重盯控,只要打开维修 “宝典”全都一目了然。

“黑脸”唱成香饽饽

地面检查组像一面放大镜,随时发现班组遗漏的细小安全隐患;更似一面镜子,让干部职工看到自身的问题。刚开始,职工们对地面检查组有些厌烦,认为他们就是专门来找茬儿的,心里很不服气。

每次遇到不理解他们工作的职工,大伙儿的心里都很难受。但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唱 “黑脸”,对待安全 “两违”问题依旧铁面无私、 “六亲”不认。

不过, “黑脸”唱多了,他们也就唱出了经验。每次接到班组反馈回来的整修结果后,他们都要亲自到现场复查,一方面确认病害是否彻底根除,另一方面让职工认清地面检查组工作的真正意义。发现职工违章作业,当场考核固然必不可少,但事后他们都会主动找责任人谈心沟通,讲清安全事故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让违章职工知道考核是对事不对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个安全“顽疾”得到根治,职工们的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线路设备质量更是不断攀升。因此,职工们很少受到考核,每月还能拿到100多元的验收奖金。尝到了地面检查组带来的甜头,职工们对地面检查组的态度有了大转变,把这支 “流动医疗队”当成了香饽饽,每月都主动打电话邀请他们来自己的工区,为线路设备 “会诊把脉”。

“设备质量高了, ‘两违’问题少了,我们的工作量也随之减轻,能够腾出更多精力进行更细致的检查,形成良性循环。”谈起未来的工作,地面检查组成员苏怀军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