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在改革中前行革中前行——西昌工务段推进工务维修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唐洁通讯员刘鑫
这几天,有一件让西昌工务段燕岗线路车间干部职工倍感欢欣鼓舞的事情,那就是两台金黄色的大机开进了成昆线九里至沙湾间进行作业。这两台大机不仅可让管内线路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而且还是路局配置给西昌工务段的“新式武器”。
为适应铁路工务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加强和改进工务普速线路维修管理工作,路局今年在成昆线和渝怀线进行工务维修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共涉及西昌工务段、成都工务段和涪陵工务段三个单位。
据该段线路科科长贺德喜介绍,此次工务维修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天窗”修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优化维修作业组织模式,积极推行集中修和机械修,以便充分利用“天窗”时间、人力和机具等生产资源,大力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10月前,该段就做好了工务维修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这项改革自10月19日开始正式实施,按照铁路总公司要求,该段因地制宜地对生产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在喜德、普雄、甘洛、汉源、燕岗五个线路车间分别设置了线路整治工区和道岔整治工区,取消了以上五个车间的综合整治工区。
此后,该段将实现“检养合一、养修分开”的新格局,其中线路整治工区和道岔整治工区主要负责维修,也就是专业修;线路工区主要负责检查、补修和应急处置;线路综合维修车间负责机械修;线路重点维修车间负责大中修。在主动适应“天窗”修的基础上,维修管理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积极开展源头治理,全面推行预防修。
在这次维修体制改革中,该段以前负责线路和道岔整治的综合整治工区则变成了道岔整治工区,性质也更加单一化和专业化,专门负责道岔的综合维修。“本来我们的道岔就比较薄弱,这跟以前的维修模式有一定的关系。”贺德喜表示,对道岔、线路的维修,必须通过专业修、集中修来提升设备质量。
据了解,该段以前没有专业性的道岔维修,只有日常性的道岔补修,就是因为“生产组织模式达不到这种程度”。现在专业队伍特别是道岔维修队伍组建起来后,能够对道岔进行周期性维护了。贺德喜认为:“在这样的维修模式下,设备质量肯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专门成立一支队伍,对线路或道岔设备等进行专业维修,其好处在于人员、机具更专业化,职工长期从事这项作业后,技能熟练程度高,自然劳动效率也就高。此外,该段还抓好合金钢岔心焊补工作,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贺德喜说:“因为一些具体情况,全段目前只有西昌南至攀枝花间的四个线路车间暂时未进行调整,下面仍是综合整治工区,在开展道岔整治时配合大机进行作业。”
在此次生产力布局调整中,该段新成立了一个线路综合维修车间,下设西昌南大机工区,共有17名职工,主要负责大机运用等工作。线路综合维修车间党支部书记谢桂花说:“大机在我们段是新装备,配置到位后,段上也高度重视。”
为确保大机正常使用,该段从成都工务大机段调入了3名大机司机,并送培了一部分操作人员到成都工务大机段学习,考取了大机司机操作合格证。同时,用约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实作捣固演练,提升了职工操作的熟练度。谢桂花说:“经过传帮带和实作训练,现在大家基本能够适应大机操作了。”
该段11月开始大机作业,先后在西昌南、米易、新凉进行了捣固整治,目前正在燕岗进行作业,已完成了40多公里的线路捣固任务。谢桂花说:“大机投入使用后,各车间争抢着用,确实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而且线路质量好、保持久。”
在谈到目前还需补强的地方时,贺德喜希望能够将机械设备进一步配置到位,并有充足的“天窗”时间,同时针对疲劳伤损钢轨较多的情况加大对基础设备的投入,以延长设备维修作业的周期。他说:“专业修、机械修确实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要提升设备质量必须走这条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