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若欣

近年来,路局研发中心(科研所)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以党员带头服从大局、增收创效、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为引领,在职工中营造起主动工作、勇于担当、严于律己、恪守职业道德的和谐氛围。

11月20日,记者走进研发中心,对该中心具有代表性的党员先进人物黄园刚进行了采访。

初见黄园刚,感觉他身形瘦削却蕴藏着大大的工作热情,淡淡的眉宇之间显现出一股掩藏不住的睿智。

黄园刚,1988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4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助理工程师。他从事系统软件研发工作虽才一年多,但却先后参加过路局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工务生产管理系统等大项目建设工作。

在研发中心,一提起软件开发高手,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便是黄园刚。在学校,黄园刚也是一名学霸。中学时,黄园刚就萌发出对计算机的极大兴趣,上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保送读研时选择了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确定了走计算机研究的道路。“学计算机是很苦的,尤其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如果没有兴趣,很难坚持下去。”黄园刚告诉记者。凭着一颗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真心,黄园刚从本科、硕士一路走来,先打牢学科基础,接着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全身心投入到深入研究当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从事这门工作光有兴趣显然不够,更重要的是要能吃苦。正因为黄园刚不怕吃苦,才有他钻研道路上的斐然成绩。他的研究领域和方向需要阅读海量文献,需要不断地编程、计算等,“真正想成功,就得全身心地投入、潜下心来工作”。黄园刚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一件事情没有做到最好就决不罢休。有时候,为了查找一个程序的错误,他从早到晚泡在研究室里挨个仔细检查程序代码,熬到深夜是家常 便饭,直至找到问题所在。

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生涯,黄园刚感触最深的是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由于导师比较忙,很多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呆在实验室里进行测算。“研究生学习跟本科上课不一样,从单纯听课转换到自己编程,需要自己不停地去摸索。”黄园刚说。不过,也正是那段摸索的经历培养了他的自主钻研精神,为他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在学校,同学甚至是老师破解不了的编程或者项目难题,只要有黄园刚在,往往都能迎刃而解,因此他被大家戏称为“消防队员”。 毕业时,黄园刚独立完成了3篇论文,申请了2个专利,年年拿学校一等奖学金的他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这一殊荣。

2014年7月,黄园刚来到路局研发中心工作。从一开始,这位年轻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就不畏艰难,勇敢地挑起了一个又一个研发项目重担,并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4年12月13日,路局主要领导要求研发中心半月之内完成安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并在12月底召开的全局安全工作会议上进行演示。时间紧任务重,在前期毫无这方面知识和准备的情况下,要完成一般研发人员好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工程量,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时,负责其他项目的黄园刚主动要求参与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研发工作,从项目设计、方案讨论到整个环节的布置,他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并主动承担了一部分工作。为按时完成任务,黄园刚和同事们呆在研究室里日以继夜地工作,有时甚至连续工作60至70小时,以单位为家,最终顺利完成了研发任务。

黄园刚资历虽浅,但他已经是三个项目的负责人。谈到自己的团队,黄园刚说,团队有十来个人,作为领头人,肩上的担子很重。每当要做一个项目时,为给团队成员加油打气,他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写的代码,他都要亲自修改。不仅如此,他承担的工作量也比其他人多。

在黄园刚看来,这是一个充满战斗力且效率极高的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每个人都认真负责。为提高项目开发效率,每做一个项目时,大家都会集中到一起,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全身心地沉浸在研发工作中。“所有成绩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每做一个项目,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黄园刚说。

作为研发中心一线项目研究人员中年轻的共产党员,黄园刚时刻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责任立在心中。作为项目组长,“率先垂范”就是他践行党员先进性的自觉体现。

去年夏天,在工务生产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黄园刚在处理系统后台运行问题的同时,还要深入生产一线落实和检查系统缺陷,查疑补缺,使软件产品经得起实践检验。无论周末或夜晚,只要需要,他就骑着自行车责无旁贷地赶到现场,认真采集信息,及时解决系统软件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他的带动下,研发中心一线年轻软件研发人员科学严谨、吃苦耐劳、诚实奉献,成为了中心软件开发的骨干力量。

2015年7月1日,研发中心将一块“党员先锋岗”的牌子挂在黄园刚的工作岗位上。黄园刚说:“挂上这块牌子,亮出了党员的身份,荣誉感增强了,压力加大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研发中心党总支书记骆德轩告诉记者,“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不仅要求党员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负责,更要发挥在各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