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1日起,铁路部门为境内乘坐火车的旅客提供铁路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铁路乘意险)业务服务,旅客自愿投保。每张火车票可投保1份铁路乘意险,每份保费3元,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保险。旅客可通过12306网站、车站售票窗口等渠道购买。
乘意险就是“乘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单”,这对大家并不陌生。与汽车乘意险不同的是,火车乘意险以自愿购买的方式,让乘客自行选择性的购买,彰显了铁路的诚意。
笔者了解到从乘意险推出几周来看,购买的旅客并不多,遭遇了冷遇。是什么原因让旅客对乘意险失去了购买的热情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乘意险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要旅客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二是铁路部门需要加大对乘意险的宣传力度,使旅客明白购买乘意险是为自己买一份保障,而不是给铁路做贡献。三是很多旅客也接触过保险,认为买保险时卖保险的业务员把保险说得天花乱坠,一旦发生意外,需要理赔时就很麻烦,这也是旅客不愿购买的原因。四是很多旅客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目前并非人流集中阶段,在火车站、列车上发生拥挤的情况比较少,发生意外伤害的机率也会比较低,乘客不买保险也在情理之中。五是这也说明,乘客对铁路的服务、安全保障等工作持肯定态度。
其实“乘意险”没有被热买,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一是目前我国民众买保险的意识不强。不仅是乘火车出行,平时乘坐汽车也少有人选择买保险。因为大家都觉得事故是小概率事件,总相信自己没那么“倒霉”。二则是一部分人认为:即便真出了事,没买保险的个体跟单位“打官司”,自己也未必就输。但其实回过头来想想,如果每次出行花几元钱买一个保险,不发生事故是浪费钱吗?真的不是,每一份保险都是给自己和家人留的一条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如果因为少买一份保险,而让家人到涉事单位交涉、甚至诉诸法律,即使是官司打赢了,赔偿拿到了,劳心劳力不也很烦恼吗?
所以说“乘意险”不该遇冷,重要的是让人们增强保险意识。作为铁路部门是否也应该丰富保险品种,比如针对一些经常乘火车的旅客,是否可以推出季保、半年保、年保等险种;对于一些经常有员工出差的单位,是否可以团体保等。针对不同群体,开发不同险种,为更多的人提供保障,让更多的人体验到铁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保险是阳光的事业,乘意险也不例外。铁路开售“乘意险”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乘客多提供一份保障。愿这份爱的阳光能乘着列车伴您驰骋、给您和您的家庭多一重保障。(周先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