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石本驹
“远方来的朋友请你过来歇一歇,一起尝尝彝家的酒彝家的岁月,献给你吉祥幸福……”农历十月,成昆线上空回荡着彝族同胞过年的愉快歌声。
铁路一直是彝族同胞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特别是彝族年期间,成昆线上无论大站还是小站,到处都能看见穿着民族服饰的彝族同胞在等候慢车的到来。沿线各站干部职工更是强化客运组织、卡控安全重点、提升服务标准,努力为他们营造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
彝族年走亲访友为彝族同胞的一大习俗,然而凉山地区公路交通不便,成昆线小站又不停快车,于是大多数彝族同胞便把希望寄托在慢车上,所以这几天的5619次、5634次列车特别拥挤。
11月19日,不少背着大包小包年货礼品的彝族同胞,带着孩子说说笑笑登上了5619次列车,车厢里充满了过年的暖意和喜庆。
彝家有句谚语说:“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彝族年是嘴巴的节日。”列车上,彝族女孩玛黑阿依和她的男友拿出随身携带的乳猪坨坨肉,蘸着新鲜的辣子就着米酒吃了起来,肉香夹杂着酒香在车厢里弥散。“彝族和汉族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多不同,我们既要尊重彝族同胞的风俗习惯,也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彝族同胞进步也很快。”列车长张宗强介绍说,“过去几年,列车上开展过很多与彝族旅客互动的活动,我们教他们学汉语、写汉字,他们也教我们学彝语。短暂的旅途,汉彝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进一步传递和融合。”
每年,成昆线各站几乎都要经历两次“春运”,一次是通常的春运,一次是彝族年“春运”,而彝族年“春运”客流量更大、组织难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彝族年期间,彝族同胞走亲访友成群结队,老人和小孩是铁路客运组织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22时,正在组织旅客乘降的列车员黄英告诉记者:“很多彝族老人长年在家,很少出门,有的甚至看不懂火车票,即使在我们的提醒下也常常会弄错车站搞混乘车时间,并且一些彝族妇女往往一人带好几个孩子,自己还要背着沉重的背篓,孩子在拥挤的人群里很容易走丢和摔倒,因此全靠列车员眼快、腿快、手快,去防止意外的发生。”
不知不觉列车已到越西站。此时的大凉山,“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四周还不时传来各种家禽、家畜的叫声。列车员文多祥推着食品车在车厢内来回售卖,因为列车上没有餐车,方便面和各种小吃就成了孩子们最爱的食品,每次文多祥都会提前在连接处接好开水,挨个帮助孩子们泡面。“彝族孩子懂事早,还会说一些汉语,几岁便会独自乘车。把开水带到车厢里,不仅是怕孩子们自己接水时被烫伤,也是为了方便大家。”看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端着方便面回到座位上快乐地吃起来,文多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3时45分,列车结束一天的行程缓缓开进普雄站,孩子们高兴地挥着手向列车员告别。“列车今晚会停在普雄站,明天一早开往攀枝花。明天也会是彝族旅客最多的一天。”张宗强看了一下时间并吩咐列车员做好车厢巡查清理工作,为明天的行车做好充分的准备。
图为列车员黄英正在和回家过年的彝族小孩做游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