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石本驹

新建成渝客专设11个车站,全长308公里,全线GSM-R系统采用双网交织冗余覆盖。经过近2个月动车运行动态检测后,成都通信段作为成渝客专重要的联调联试单位,将于10月26日参加成都东至永川东动态验收,这标志着成渝客专联调联试场景实验即将结束。

运筹帷幄精心谋划

“如今正是成渝客专联调联试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集全段之智、用全段之力,实现按标验收、按时开通运营的总体目标。”10月19日,在该段召开的成渝客专成都东至永川东段联调联试协调会上,该段成渝客专联调联试主管副段长罗江郑重地对全体与会人员说。

要在短短的2个月内完成成渝客专联调联试,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为确保通信施工高标准、后期维护高效率,该段早在2014年10月就成立了成渝客专筹备组。该段从各科室以及车间等相关部门抽调了34名精兵强将,在现场按标工作,贴近现尝靠前指挥。9月1日,内江北通信车间联调联试小组肩负使命进驻,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

为保证联调联试顺利进行,现场指挥组以“科学、严谨、安全、达标”为指导思想,制定了精密详细的联调联试运输组织工作实施细则、运行试验应急预案及试验列车开行前安全条件确认管理办法等安全保障措施,并实行分工负责、逐级管理。在日例会上,各专业负责人对现场工作进行日分析总结,做到对每个问题的处理要说得清、讲得明;对次日的工作必须计划周详、列表成章。现场指挥组统一安排次日的施工计划、随车计划和安全重点工作,逐一落实到位,并加大考核力度。“我们要从联调联试开始就要一条心,把高铁精细管理、严格要求的理念贯穿到整个联调联试工作中,把成都通信段的高铁线路经验和典范作用发挥出来。”内江北通信车间党总支书记余运化对记者说。

“吹毛求疵”精益求精

高速铁路的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犹如敏锐智能的神经系统,不仅连接着运输指挥中枢,而且联络着整条高铁沿途的各个运动“细胞”,容不得丝毫差池。成渝客专进入到紧张的联调联试阶段时,为确保开通运行万无一失,该段参与联调联试的干部职工为了一个“准”字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4月22日,成渝客专开始部分静态验收,由于验收时间仅限一周,仅内江北通信车间就有91个通信机房验收点,在天气多变的情况下全天步行,对200多公里线路进行验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该段严禁细致的验收,发现各类问题600多个。

据内江北通信车间主管工程师夏珂志介绍,高铁施工苦、施工难,消除隐患更难。他们在验收长达5公里的大安隧道时,由于漏缆悬挂在隧道壁上,与接触网相隔距离太近,对日后维护工作产生安全隐患。 本着再累也要克服、再小的安全细节也不能放过的原则,该段验收人员当晚便进行通宵讨论,第二日开始实施,用二分之一跳线把漏缆从隧道壁上往下引,通过电缆沟引上去,越过接触网链接出,从而提高了日后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系数。

在7、8月,由于施工工艺问题,DK188处的光缆衰耗较多,该段开始了光缆故障处理工作。由于沿线光电缆沟槽已被混凝土封死,职工们只得在铁路沿线用锤子和钻头先把盖板周围的混凝土给打磨开,然后用木板配合着钻头,顶住近200斤的盖板,找到接头盒,再一步一步确定故障点位置。当时,各种故障、疑难点处理了近两个月,职工们一个盖板一个盖板地揭开,即使手指磨出了血,也不让光缆布错1米。

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成渝客专全线光缆敷设684.7公里,漏缆挂设32.09公里,铁塔组立133座,通信设备233站点,2078套安装设备……为确保施工工艺达到标准,该段参与联调联试的职工坚持与施工单位人员同吃同住,积极和施工单位沟通协调,不怕烈日与风吹雨打,严把质量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

为了成渝客专能早日开通,无数干部职工讲大局明责任、舍小家顾大家,在联调联试中默默地奉献着。

该段此次参与成渝客专联调联试的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仅内江北通信车间就有4名近年来入路的大学生走上了车间管理岗位,6名大学生担任了工长。他们虽然年轻,却有丰富的新线和高铁管理经验,有的全程参与了渝利客专、成绵乐客专、贵广以及长昆客专的建设,在摸爬滚打的实践中成为开通新线和维护高铁的高手。10月19日,试验车继续对成都东至永川东的线路进行检测。该段内江北通信车间副主任谢建强自始至终都参与了整个动态检测工作。他说,通信系统好比大脑,掌控着列控信息、线路参数等数据的传输,传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客运专线列车是否能高速平稳。经过不断的测试、不断的调整,通信效果现在基本平稳。他自豪地拿出检测仪器,一边点开展示一边说,这是动车检测中时速达到320公里/小时时测到的,通信效果和信息传输都没受到丝毫影响而变化。

成渝客专联调联试还在继续,前方的任务依然繁重。该段职工合力攻坚,正一步步迈向安全优质开通运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