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涛
图一为双面朝向的子钟
图二为母钟
该三面钟高2.43米、宽40厘米、厚21厘米,钟座高75厘米、宽40厘米,母钟盘面直径为25厘米,子钟盘面直径为46厘米,钟盘面上有厂家、产地和品牌标识,并用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示时间。整个钟体由木头、玻璃及金属等制成,2004年6月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这座重铊式三面钟制造于1910年,是法国钟表匠的杰作。三面钟顾名思义有三个面,室外的两面钟为子钟,面向车站站台两侧,为来往旅客指示时间;室内的一面钟为母钟,设置在车站值班室内,供车站工作人员使用。三面钟由一组机芯带动,同时运转,确保了旅客和工作人员看到的时间完全一致,这是相当聪明的设计。仔细对比一下,你会发现,面向站台两侧的子钟是12小时制,工作人员使用的母钟却是24小时制,反映了铁路车站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的工作方式。
重铊式三面钟是传统的机械钟。老式机械钟的动力是弹簧,一般称之为涡卷弹簧、卷簧,俗称发条,为了使弹簧的能力不一下子释放出来,一般都采用一种称为擒纵机构的机械离合器作为制动器,按照准确的角速度将能量释放出来,形成机械钟的运动机构,这个运动的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发条。重铊式三面钟的工作原理是储存和传递工作能量的过程,利用下方悬挂的重铊上升和下降的重力作能源,通过发条的松紧运动规律性、周期性进行活动。一般重铊从顶端下降至底端一次的周期为15天,因此每隔15天,就需要人力手动上发条,周而复始,三面钟便可以滴滴答答、分秒不差地转动那么长的岁月。
这种三面钟是滇越铁路当时除小站以外所有车站的标准配置,因历经百年时间和站舍建筑维修改造等诸多原因,这种三面钟没能完整保存运行至今,而相对完好的,一座由云南铁路博物馆收藏展示,另一座至今仍留存在碧色寨站,弥足珍贵。如今,碧色寨站保存的法式建筑群落吸引着众多访客,而守望着车站的那座百年三面钟更让人们心生对岁月的无限怀想。
碧色寨原名壁虱寨,可见它曾经是云南边疆的一处蛮荒之地,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是滇越米轨铁路和后来的个碧石寸轨铁路改变了它的命运,使它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独有的一座米轨和寸轨铁路交会的车站,碧色寨站当时是异常繁忙的货物中转站和进出口商品贸易集散中心。1921年,个碧石寸轨铁路通车后,碧色寨变得空前热闹,中外商号、洋行等纷纷在这里安营扎寨,各色店铺林立,最高峰时,我国18个盛108个县的商人和旅客在车站来来往往、熙熙攘攘, “小香港”的美名传扬开去。
时光,从三面钟下穿越百年悠然而去。湛蓝的天空下,阳光点点,洒满站台,钢轨闪闪发亮,树木葱茏碧绿,站台上岁月的斑驳随处可见。红瓦黄墙的法式建筑错落有致,耀眼夺目。还有那印有清晰可见“PARIS”字样的三面钟,指针虽已不再转动,滴答声也不再响起,但时光依然在这里陪伴着历史、交融着当下,演奏出一曲以铁路文化为主旋律,交相辉映云南马帮文化、边疆商贾文化和异国风情的动人交响华章……
本文图片均由云南铁路博物馆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