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启程

2015-09-10 09:19:0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星人·

变与不变,是时间的洗礼;

变与不变,是岁月的痕迹;

变与不变,是梦想的奔跑——

30年前,我走出了川南那个生我养我、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背上一床被褥、手提一个木箱,挤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带着父母乡亲的祝福 北上读中专。尽管当年我的分数远远超出重点高中的录取线,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父亲让我选择读中专,好尽快跳出“农门”上班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回想当年与我成绩相当的,读了重点高中的同学,大多考上了国内知名大学。因为起点不同,之后的境遇也大多不在一个层面了,这是我几十年来心中抹不去的遗憾。

30年后,女儿也离开我们重庆的家,去南京读大学了,不同的是,女儿要读的,是重点大学的重点学科。女儿学的文科,高考成绩在重庆排在百余名,选取了比较好的专业,这让付出许多汗水的女儿十分开心。30年后,女儿的启程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行李不用带了,去南京买;交通工具变成了飞机,仅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千里之遥却似近在咫尺,这在多年以前完全是不可想像的。

30年后的我,日渐稀疏的两鬓生出斑斑白发,不免会感叹年轮碾压的冷酷无情。也许正因为错过了来时路上的许多风景,走过之后,总会回眸凝视,心底荡漾起层层波澜。

还记得那个热得地皮冒气的夏天,我怀揣烫金的红色毕业证书,挤了两天一夜的火车,一身臭汗地走出重庆菜园坝火车站,爬上陡坡到原重庆铁路分局机关内的干部科报到。当时的办理人员高扯着嗓子喊:“小伙子,分配到重庆枢纽地区,好好干!”那时我对铁路的概念相当模糊:“重庆铁路分局不在重庆上班在哪里?”几天以后,我明白了铁路点多线长的特点,心底暗暗庆幸自己终于从小山村走入了高楼林立的大城市。

刚上班那会,上班在菜园坝一个小巷子里,下班后坐通勤火车回到九龙坡的地区单身宿舍。四个人挤在10多平方米的单身宿舍里,四张钢丝床,上下铺,下铺睡人,上铺放东西,跟当时读中专学校的宿舍一样;没有单独的厕所,一层楼只有一个厕所;洗澡只能走10多分钟去机务段的大澡堂,要么就是常年坚持在单身宿舍的洗浴间里冲凉水澡。好在当时住在铁路地区,有篮球尝羽毛球场,更重要的是有图书室!花2块钱办理一个内部职工借书证,可以免费借阅各类书刊,《足球报》、《体坛周报》和当时风靡全国的武侠小说占据了我晚上的大多数时间。

业余时间,我一边读书看报,一边沿袭读中专时养成的习惯,尝试着写些小文章,向国内一些报刊投寄。那时没有电脑,手写初稿后还要整齐地抄在稿签纸上,再填写信封,贴上邮票,投进邮筒,然后就期盼着手稿变成铅字的喜悦。那时的自己真是精力旺盛,一年竟有百多篇小文在各类报刊发表。每次领了稿费,我就邀约一帮写作爱好者聚在一起,几杯小酒几碟小菜,聊理想,叙未来,谈人生。

开心的旅程总是那么令人流连忘返。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原重庆铁路分局的通讯员培训班,学习结束时每人交上一篇习作进行评比。那时的党委宣传部长看过我的习作,说我是一棵可以培养的苗子。几个月后,宣传部的领导准备通知我去助勤,但当时我单位的领导不肯放人,说我已经参加成人高考被北京医科大学录取了,希望我去北京深造后能够回原单位上班,好好培养我。但写作的梦想之焰已被点燃,我拒绝了领导的好意,选择了中央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工作了两年多的医疗单位。到分局团委工作半年后,我辗转到了党委宣传部。那时,我是宣传部乃至分局机关里年龄较小的几个毛头小子之一。

因为在基层单位一天宣传工作都没有干过,搞新闻宣传对我来说就像赶鸭子上架。那段日子,我跟着师傅学习新闻宣传基本常识,结交了许多中央、省市新闻单位的名记者,并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一步一步往前走。

万万没有想到,转行到宣传战线上的我,竟会痴迷于这个领域,一干就是二十余年。当年与我并肩战斗的同事,大多早早离开了宣传战线,迈上了管理岗位,而我一直苦苦坚守:宣传部七年,报社十四年,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铭刻在了新闻宣传的墙壁上。

许多人问过我,离乡背井、熬更守夜地与文字打交道,值得吗?我只能说,人生的选择多种多样,人生的快乐和苦痛也只有自己最清楚。我曾有过无奈,有过苦闷,有过失落,有过彷徨,但更多是欢喜。一路走来,感谢很多很多人的帮助,而特别感谢的是妻子、女儿的理解与支持,若不是她们,我可能会中途放弃,内心的快乐也随之荡然无存。还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同伴们,是你们的无私奉献与鼎力相助,是你们的集思广益与团结协作,是你们的不断创新与动力释放,报纸才一天比一天办得更好。

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女儿出生八个多月后,我奉命到北京采写当时一名全国劳模准备参选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的事迹材料。等一个多月后回到重庆,女儿已经变了模样:可以扶着椅子走路,可以喊爸爸了。从那时起,我总是白天到铁路沿线采访,晚上回来加班加点写作,在女儿的哭声干扰中,把文章改了一遍又一遍。与各大报刊编辑联络修改后,一年仅在中央级报刊就发表新闻稿件近百篇,原重庆分局集体连续五年在成都铁路局管内的成都、贵阳、昆明、西昌、开远等各大口子对外报道评比中名列榜首,个人也多次被授予特别奖励。

调到《西南铁道报》社后,我当起了专业的新闻人。先后干过驻站记者、广告特刊部主任、记者部主任、副总编。离开重庆的家到成都工作,我又成了“单身汉”,每周跑通勤。如果遇到重点采访任务,周末回家与妻女团聚的愿望就会泡汤。从要跑一夜的火车到双层城际列车再到两小时的动车,这一跑就是十多年。最初打交道的美女列车长都已经人到中年,一起跑通勤的兄弟伙也大多回重庆上班了,因为那份发自心底的热爱,自己从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我从普通素材中挖掘新闻点,在平凡人身上寻找闪光点,先后策划并带队完成了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冰雪凝冻灾害、重大铁路工程项目的开工和竣工等重大报道任务,撰写出了一批在路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质量新闻稿件,并在全国各级新闻评比中屡次获奖。

如今,我又到了基层单位从事管理工作。这次请了几天假陪女儿去南京报到。我见到女儿入读的学校,主城的老校区文化底蕴深厚,苍天大树映衬着青砖木楼,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和阅览室让人着谜。郊区外占地五千亩的新校区内,学生宿舍、九个食堂、大型体育尝造型别致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实验中心等交错林立。女儿入住一套三室一厅的套房,客厅一侧分布有三个卫生间、三个洗漱台,另一侧三间卧室,每间卧室有四张床住四个人,上铺睡觉,下铺是活动的电脑桌,客厅内每人有一组柜子,每个卧室外的阳台上是鞋柜。

报到后,学校筹备新生开学典礼。女儿和一名台湾男生撰写的文稿《南大,我来了》在6000余名新生中脱颖而出,女儿登台代表新生发言。同宿舍的三名室友对女儿的表现赞赏有加,一名是甘肃省武威市的,一名是江苏省常州市的,一名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参加完开学典礼,女儿就和同学一起投入到了为期20天的军训中。回到重庆后,每天晚上给女儿通个电话,得知南京的天气仍然很炎热,但女儿过得很开心,与同学相处融洽。

一样的梦想,不一样的启程,人生从此或许就有了新的转折。

上一篇:回味抗战的日子
下一篇:图片:辽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