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义-工作照.JPG

刘中义,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攀枝花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现任轨道公司郑徐客专民权板场项目总工程师。多年来,他扎根一线,爱岗敬业,从一名技术员成长到现在项目总工程师。通过工作实践,他总结执笔编写的《盾构衬砌管片流水线生产工法》和《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制造工法》,获得了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四川省和国家级工法等多项荣誉。2014年编写的《CRTSⅢ型先张法轨道板张拉系统》获股份公司合理化建议三等奖。

刘中义的追梦之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樱2006年报到之后,就被分配到公司最棘手的阆剑项目部当技术员。他通过在施工队不断地学习,进步很快,很快一年下来就被评为本年度公司的优秀学员。半年后来他来到了成都管片厂,在他身上始终保留着浓浓的“书卷气”。不断学习,很快得到了同事、领导的认可。很快成为了项目部的技术主管。

在2007年至2013年的6年时间里,刘中义先后在中铁二十三局轨道公司的成都、昆明、无锡三家管片厂担任技术骨干,认真学习管片相关规范标准,不断用理论和实践充实自己、提高自己。2007年6月,在成都管片厂通过反复试验和对比分析,确定管片混凝土坍落度、振捣频率和振捣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内在关系,有效减少了管片止水槽变截面的气泡,改善了管片的外观质量。2011年5月,通过理论计算和实体放样,建议所在的无锡管片厂采购定尺材钢筋,按长短搭配下料使用,实现了钢筋 按长度使用的零损耗,以及收货按过磅和理论计算的方式进行重量双控,当年节省钢筋100多吨。2007年,为摒弃传统固定模位法生产工艺,他参与了公司第一条地铁管片流水线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以生产规模、节拍时间和混凝土性能参数作为管片流水线选型、配置的依据,通过以钢模运输小车长度确定流水线工位长度,以混凝土振捣成型时间决定生产线长度和流水线节拍时间,以初凝时间决定静停区线路长度等一系列工艺参数的确定,实现以等节拍无缝衔接的流水线生产工艺来提高管片生产工效和质量。他参与设计、建设的昆明、无锡等管片厂流水线,采用论证的工艺参数配置,实现管片生产的平稳流畅、低故障率和高工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为使无砟轨道适应强地震带的运营环境,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成都市域铁路有限公司、中铁二院、西南交通大学共同向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提出了抗震型板式无砟轨道的设想,得到铁道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中铁二十三局参建5.12灾后重点重建项目--成灌(成都-都江堰)城际铁路,该线路率先采用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面对这一陌生的领域,在没有任何生产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他凭着在技术上的钻劲儿,把自己“扎”在施工现场:白天他与技术人员一同研讨施工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编制无砟轨道技术施工标准,晚上独自一人把工装、工艺、质量等问题盘算了一遍又一遍。由于自己过度操劳,没有休息好,晕倒在工地上。在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2010年3月,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板诞生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成灌线无砟轨道试验基地(成都管片厂)。2010年5月,试验段通过综合试验,各项指标达到预期设计目的。提前完成了灾后重建工程的政治任务,在短短的90天之内打了一个短、平、快的漂亮仗。

很多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说:他能吃苦,很踏实,舍得在背后下功夫,2014年他来到公司的重点项目--郑徐客专民权轨道板常郑徐铁路客运专线是国内首条全线规模化使用先张法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的线路。作为总工程师的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带领技术人员反复讨论和优化技术方案,及时深入现场论证技术方案,确保方案的最优化。CRTSⅢ型先张法预应力轨道板是在总结、吸收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后张法CRTSⅢ型板的基础上,优化创新而来的新型轨道结构。面对这一复杂的难题,他认真分析先张法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为对称布置的薄板式结构特性,确定预应力张拉控制的均匀性和预应力的同心度为生产的关键技术点。他着重在预应力控制系统、建厂布局、生产台座施工精度控制以及优化生产工艺方面下功夫,破解技术上的难题,通过台座两端平行、预应力筋悬浮穿过钢模并分别垂直于台座横、纵向两端的控制方式,保证了预应力的同心度良好;通过电气控制原理、控制算法、模拟控制辅助算法、系统运算程序、张拉与位移之间的自动控制以及供电系统的一系列改进,实现了双向预应力同步、分级张拉控制的均匀性、稳定性和精准度,故障率大大降低。改进后的控制系统性能稳定,功能全面,得到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和铁科院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作为一名一线的技术带头人,他深知肩上责任的分量与使命。在项目部的日子里,一年最多回2~3次家看望孩子和父母,他把工地当成家,把对孩子的想念和父母的尽孝都化作自己工作的动力,用实际行动展示一个优秀技术管理人员的优秀品质,在科技创新的赛场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