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从“观云追雨”到“观云等雨”

2015-07-15 07:26:2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马常宏

本报记者 马常宏 杨羡树 张 艺

百色工务段加强设备整治,于汛前开展侧沟清理工作,确保雨季排水畅通。图为工作人员在清理侧沟杂物。 杨羡树 摄

南宁铁路局地处西南山区,管内60%以上的线路穿山越岭、依河而行,80%的线路穿越喀斯特地形地貌,属于典型的山区铁路。每年4月至10月为主汛期,降雨天气频繁,极易诱发地质灾害,防洪安全压力巨大。

为确保山区铁路防洪安全,南宁铁路局不断完善三级雨量警戒办法、防洪应急预案、防洪看守点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工务防洪安全管理,提升应急响应能力,连续5年实现安全度汛。

三级雨量警戒办法,是铁路防洪安全工作的 “指导书”。2010年以来,南宁铁路局对三级雨量警戒办法进行深入探索完善,修订12次。当降雨量达到封锁警戒值时执行封锁警戒,工务等部门立即开行轨道车快速冒雨巡查线路,实现 “灵活限速、谨慎封锁、快速开通”,有利于确保汛期防洪安全和兼顾运输效率的统一。

新的三级雨量警戒办法将区间防洪能力分为红色、橙色、绿色3个等级,在出现防洪标准以内降雨、洪水情况或其他地质因素影响下,发生灾害的风险很大、对行车安全威胁较大的区间为红色区间,有发生影响行车安全灾害风险的区间为橙色区间,一般不容易发生影响行车安全灾害的区间为绿色区间。

新的三级雨量警戒办法根据区间防洪能力情况,分为出巡警戒、限速警戒、封锁警戒3个等级。当降雨量达到出巡警戒值时,通知机车司机加强?望、注意运行;当降雨量达到限速警戒值时,列车区间限速每小时45公里运行;当降雨量达到封锁警戒值时,通知车站封锁区间,并开行单机、轨道车或派人步行全面检查设备。

新的三级雨量警戒办法细化了防洪期间作业组织要求,明确了雨中、雨后设备巡查规定、水害地段行车条件确认程序等具体。

南宁铁路局工务部门依托卫星云图,建立起区段天气预报制度,每3个小时对卫星云图、雷达图数据进行一次集中比对,分析参数,对管内降雨将覆盖的线路区段和降雨时间、雨量大小进行预判和预警。一旦预测到某个区段将出现明显强降雨,相关线路车间立即发出预警通知,组织车间提前安排人员、机具到达指定地点等候,通过提前预警,实现从 “观云追雨”到 “观云等雨”的转变,实现了科学防洪、主动防洪目标。

南宁铁路局制订细化了防洪应急预案,根据灾害发生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由相应的责任部门组成指挥机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共同完成抢险救灾应急任务。其中暴雨预警信号分为4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根据洪水灾害的影响,应急响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4个等级。

根据防洪应急预案,工务部门成立专业工作组,负责检查和动态掌握线路、桥隧、路基设备状态及其周边环境变化,根据设备安全风险等级,适时调整防洪重点地段,对防洪重点地段和重点设备进行巡查、看守。

汛前,工务部门提前储备足够的抢险料具,分别存放在便于装卸的地点,以便发生灾害时迅速抢运。

汛期,工务部门加强与当地气象、水利、防汛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并通报重大风情、雨情、水情、灾情,严格执行雨量警戒和雨后检查制度,并按期完成防洪预抢工程,做好设备临时应急抢修加固。

发生水害后,工务部门根据现场灾害情况,科学制订抢险方案,通过开行轨道车、救援列车等方式,快速将抢险队伍、材料、机具等投送到灾害现场,开展水害复旧,快速开通线路。

南昆铁路地质条件复杂,各种水害频繁发生,是南宁铁路局管内水害灾害较多的线路。百色工务段结合实际细化防洪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路堤坍塌、水冲道床、山体滑坡等各类灾害进行充分预想,制订周密详细的抢险预案,完善一事一案、一点一案制度,细化到抢险现场的人员分工、不同灾害类型所需的抢险工具种类,并配发了抢险流程图,让职工一目了然。

南宁铁路局根据山区铁路防洪特点,对重点防洪处所安排人员看守,并制定和完善防洪看守点管理办法,加强防洪看守点管理,提高看守人员在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置能力。

防洪看守点分为3种:即长期看守点,实行全年昼夜看守;雨季看守点,实行汛期昼夜看守;雨中看守点,实行雨中、雨后一段时间内昼夜看守。南宁铁路局工务部门为每个看守点配备了一键触发式对讲机、高倍望远镜、800米预警器 “三件宝”,看守人员发现险情后,只要按下一键触发式对讲机按钮,就会第一时间向正在行驶的列车发出停车警报;通过高倍望远镜,可远距离观测监控山体危石;利用800米预警器,可提前准确掌握前方来车的车次、速度和距离看守点的公里数。

南宁铁路局各工务段通过自导自拍自编,将看守工作的方法、流程、标准制作成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视频,并编了一条口诀,即 “一按、二打、二拦、四报”。他们还通过加强对看守人员业务培训和包保检查,提高看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能力。

防洪关键在于预防。南宁铁路局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完善防洪应急响应管理体系,实现了防洪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