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伴随难耐的痛痒感,笔者被一群不速之客所惊醒。初时,尚能隐忍;但不消片刻,便已是“伤痕累累”。待到忍无可忍之时,只听闻“啪叽”一声,手心里顿觉湿润。而后点亮灯火,讶然发现手心有一滩刺眼的血迹。一时间百感交集,毕竟流的可是自己的血。此番波折之下,睡意已消,便开始一边忙着关窗、点蚊香,一边若有所思地想着事情。猛然间睡意全无:这与安全这回事何等相似啊!

蚊之害犹如事故之害,缺少防范,两者都得付出血的教训。防蚊如同防事故,不明其害,不绝其源,便接二连三,终致大祸。而人之于事故的态度莫不如对待蚊虫,不痛过痒过,就绝不会醒过。

笔者细细地想过,自己招致蚊虫叮咬的原因有二。其一,睡前未关窗,这就好比劳动生产过程中未去断绝危险来源。当然,可能会有人问,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来源能断绝得完吗?这同样犹比防蚊,关上窗,蚊虫就不能从别处进么?但关窗有用么?有,有大用。关窗不能百分之百地杜绝蚊虫,却能百分之百杜绝窗口处的蚊虫。有意识地断绝劳动生产中的危险来源,便可卓有成效地防止来自已知的伤害。说到细处,就好比加油站里的工作者禁明火,开车的司机朋友禁喝酒一般。发现危险来源,进而断绝危险来源,是保障安全的不二法门。

说到被咬的原因之二,便是未燃蚊香。放之安全生产,便是安全防护措施未到位。正如前文所说,我们不可能断绝所有的危险来源。那么,对于无法去断绝其来源的危险,我们唯有加强对应的防护措施。我们清楚高空作业很危险,但我们能因为害怕坠楼而放弃高空作业吗?我们能做的只有加强防护措施,提高安全意识,谨慎再谨慎。

笔者曾经看到这么一个公式:安全系数=安全机制+个人响应。在笔者看来,这一“+”号应当改为“×”号。因为,就安全来讲,这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相加的命题,后两者关系当以几何倍数来计算。就算安全机制达到百分之百,没有个人响应,安全系数岂不等若为零。同理,空有个人响应,而无安全机制,等若空手搏虎,然而世间又有几个武松?个人响应为意识,安全机制为手段。此同防蚊之理,前者绝其根源,后者为己护盾。此番双管齐下,何愁己身之安全?

窗已关,香已燃,不过片刻功夫,蚊虫便已寥寥无几。耳边是静了,心中却未平静。因为手心干涸的血迹一直在提醒笔者:欲得太平,必先防“蚊”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