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和平
图为唐上作业场一班职工进行班前作业指导。张利民 摄
“如果你要说曾在 ‘甲三’待过,那大伙儿看你的眼神都会不一样。”6月11日,天津车辆段唐山东运用车间主任张军,说起 “甲三”代表的 “老字号”甲班三组时,言语中充满羡慕和敬仰。
甲班三组,原隶属于古冶车辆段,是一个列检作业班组,于1975年正式命名。它始终秉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干就干好、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不断发扬 “互助、关爱、协作、共进”的优良传统,40年来一直保持着列检作业安全无事故的佳绩。如今,甲班三组已更名为天津车辆段唐山东运用车间唐上作业场一班,但学在 “甲三”、爱在 “甲三”、拼在 “甲三”的 “三部曲”始终未变。
学在 “甲三”。 “知道吗?咱班组来了个大学毕业生!”1984年2月,刚大学毕业的甄濯贤来到甲班三组时,工友们乐开了花: “这下学技背规不用愁了!”
那时,北京铁路局正在开展标准化作业活动,列检职工需要熟练掌握10项快速修技巧,而且要会做250道技术流程题。常年 “脸朝列车背朝天”的职工捧起书本学技术,难免困难重重,身为工长的甄濯贤决定利用休班时间带领工友们学习。他一遍遍示范,一步步指导,把一套 “25步检修作业法”巧妙编成容易记忆的顺口溜。每逢空闲时间,他就带着大家像考大学似的背规背题,按照作业标准苦练技术。有的职工在回家的路上,都一边骑车一边背题。后来,在全段技术比武中,甲班三组创造了连续5年囊括冠亚军的奇迹。
爱在 “甲三”。 “把不好管的 ‘刺头’送到 ‘甲三’去吧,保证不出3年就能变成 ‘出头’的人!”1994年,原甲班三组工长、现唐山东运用车间党支部书记董守奎离开班组时,对继任者留下了这样一句 “管理秘方”。这样看似不可能的 “改造奇迹”,常常在甲班三组发生。有一年,车间把一个吊儿郎当的小伙子分到甲班三组,归到 “技术大拿”刘星的门下。刘星把他当兄弟看待,晚上值班时,就拉着他拉家常、聊列检作业。一年后,小伙子顺利出师,不仅技术业务水平提升了,还把联劳协作、助人为乐当成了家常 便饭。如今,刘星和其他老师傅一样,带的徒弟能围坐一张大桌子。逢年过节,徒弟们都会去看望年过半百的师傅,师徒们都觉得,他们工作在一个有情有义有凝聚力的班组中。
拼在 “甲三”。 “时时用规章盯控安全关键不走样,时时用教训盯控作业重点不走过常”2014年,扛过甲班三组传下来的精神旗帜,唐上作业场一班的工长孙秀文总是用这两句话激励班组里的工友,他常说: “要想守住 ‘老字号’的荣誉,大伙得有一股子拼劲才行!”
细心学习和掌握规章,细致检查职工落实标准,细微查看安全隐患重点——这是甲班三组多年来锤炼出的功夫。历任工长都会按照 “三细”标准,盯控作业人员标准是否到位。因此,由甲班三组演变而来的唐上作业场一班,无论人员素质还是安全成绩,都格外出类拔萃。 “防止车辆抱闸检查法” “车钩裂纹检查法” “制动梁故障检查法” “滚动轴承故障判断法”……近年来,唐上作业场一班的职工不忘甲班三组的老传统,不断研究货车车辆新技术,总结出一套套行之有效的防故障作业法,在天津车辆段许多列检车间推广,在新时期续写着甲班三组的安全传奇。
40年来,这个班组涌现出2名天津市劳动模范、12名北京铁路局先进个人,该班组荣获北京铁路局建功立业先进班组称号,并于2014年被评为北京铁路局党内优质品牌。
记者手记
听说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班组入选铁路“老字号”,曾任甲班三组班组长、现已退休3年的老职工甄濯贤,特意从北京的儿子家赶回唐山,和工友们一起回忆班组的精彩故事。
这个班组中,走出过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走出过天津市、唐山市劳动模范,走出过北京铁路局技术比武状元,也走出过岗位创先争优明星。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列检班组,能成为铁路“老字号”的杰出代表?它连续40年安全无事故的坚守,究竟有什么秘诀?
记者采访了4任工长和14位职工后,发现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人心齐泰山移,而班组长恰好就是团结人心的关键。他们继承甲班三组的优秀管理经验,用一招一式为安全生产保驾,用一言一行当好排头兵。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