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无砟轨道昼夜兼程铺设忙

2015-06-14 08:29:3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杨景霜

已到第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已到最后一张图片了。

重新播放

上一个
  • IMG_6980.JPG
  • IMG_6999.JPG
  • IMG_7003.JPG
  • IMG_7018.JPG
  • IMG_7833.JPG
  • IMG_7880.JPG
  • IMG_7893.JPG
下一个

“左侧上两毫米,右侧上1毫米……”6月11日上午,距离绥芬河市区40公里外的牡绥铁路双丰隧道内,灯火通明,身着棉衣的现场技术员刘文杰正在用轨道几何测量仪对无砟轨道顶面、3D坐标进行精调,每天从他口中说出的“毫米”这个词汇量,已经很难数得清楚。在这座长7.32公里的隧道内,和刘文杰一样,在不同岗位进行无砟轨道铺设作业的还有近80名工人。他们,正在以每天铺设120米无砟轨道的速度向前推进。

传统的铁路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在混凝土轨枕上,之下为砟石铺成的道床,而无砟轨道则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这种轨道稳定性高,是目前世界先进的施工技术。目前在黑龙江省只有哈大、哈齐客运专线运用了该技术。

中铁二十三局二公司承建的牡绥铁路工程无砟轨道全长39.3公里,分别在绥阳、红房子、双丰三座超过六公里的长大隧道内铺设。是我国北纬45°高寒地区首次采用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与传统的粒料道床相比稳定性能好、安全系数大,在隧道内铺设无砟轨道可以防止线路的沉降变形。

如何在隧道这样阴冷潮湿、作业面狭窄的空间内完成轨排组装、支模、钢筋绑扎、线路精调、混凝土浇筑等作业工序?现场技术员刘文杰对笔者说,无砟轨道是高速铁路的专用铁轨,铺设要求的精度非常严谨,仅轨道的高程、水平和3D坐标精度要控制在0.5毫米以内,除了运用轨道几何测量仪和徕卡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也容不得施工人员有半点差池。

在整个施工流程中,除了精度要求准确,狭小的作业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在现场,笔者看到了两台10米高、几乎与隧道等宽的龙门吊,刘文杰介绍,这正是向已经支好模的道床浇筑混凝土时用到的机械。为了抢抓工期,隧道内的无砟轨道铺设进行24小时的轮班作业,白天早5点到晚7点进行基础施工,晚7点至次日早7点进行浇筑混凝土。午饭会按时送到隧道内,工人们也只有20分钟的时间“享用”,吃完便继续奋战。“隧道内施工也分不清黑天白天,工人们的眼中只有各自手头的工作,阳光都装在心里面呢。”刘文杰的幽默令笔者感慨万千。

由于今年降雨量较大,便道路面湿滑,能见度低,给夜间混凝土罐车的运行带来了影响。据了解,一罐车混凝土为10立方米,能浇筑12—14米长的无砟道床,每晚大概完成120多米,需要运送10罐车混凝土。除了天气影响,山上的积水也顺着地势流入隧道内,造成隧道内一侧流水不断,增加了施工难度,项目部采取截留方式把施工段的水截住,才能正常施工。

无砟轨道队队长崔毅明说,目前红房子和绥阳隧道的无砟轨道铺设施工已经完成,双丰隧道已完成5.5公里的铺设任务,打通牡绥铁路全线节点工期目标指日可待······。

(杨景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