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海外市场成为铁路基础建设的热土。埃铁项目二分部在3年多的时间里,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海外项目优秀管理人才,刁嵩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由于施工环境和政策法规与国内不同,管理模式也同国内项目存在巨大的差异,加之各种建筑物资极度匮乏,施工机械和材料的价格奇高,施工所需的主要设备物资均由局经理部统一在国内或者第三国采购。采购的物资和设备经过询价、下定单、集港、验收、装船、船运到国外清关等一系列程序后,最短时间也得在3个月以后才能运到施工现场。
为了确保物资设备稳定有序的供应,刁嵩利用项目前期建点筹备的空隙时间,对当地中资企业展开了调查和走访,学习借鉴其他中资企业的海外管理经验。随着大量的调查走访,刁嵩逐渐形成了清晰的管理思路,便着手开始了“后勤保障”工作。在项目开工前,刁嵩带领物机人员制订了符合海外实际的物资和机械管理办法,针对施工物资的保障供给,他一方面加强物资供应的计划管理,根据施工组织的总体规划,强化主要物资购买计划的超前性;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当地供货商效率低、时间观念差的一些特点,推行当地采购材料的周预警制度,当材料库存不能满足1周的施工需要时,实施上报预警。这些物资保障措施的贯彻执行,保证了施工材料的顺利供应。
由于埃塞铁路是边设计边施工的特殊性,导致了其设计受施工现场影响较大。在最初设计中,取弃土场按照平均运距2.8公里进行设置,这一设置看似距离较短,但对于二分部来说,取弃土场与施工现场的距离较远,将会产生运距远、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
“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是第一要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刁嵩与其他班子成员一道,多次对全线施工环境进行了详细踏勘,得到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他积极奔走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多次与地方政府征地等部门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埃塞俄比亚征地方面的政策法规。在一系列的主动“出击”后,刁嵩将这些工作情况如实地反映在施工方案上,建议对全线的土石方调配和取弃土场设置进行调整,以满足施工需求。这一方案引起了业主、设计等单位的重视,使业主、设计单位重新对取弃土场开展了调查和规划。刁嵩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和改进,使项目的实际取弃土运距大为缩短,增强了项目的盈利能力。
如何在埃铁项目的制度和环境
下挖掘利润点,尽可能地降本增效,是刁嵩经常思考的问题。片石供应是附属施工的重要基础,局经理部按照外购片石的单价对项目进行验工计价。然而,高达130元/方的片石价格,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开销,也让刁嵩伤透了脑筋。为此,找到降低片石单价的办法,成为困扰刁嵩的“心病”。
刁嵩每天和其他班子人员一起,对施工管段周边开展了片石调查工作。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后,刁嵩了解到片石的开采费用只要20元/方左右,远远低于130元/方的外购片石费用。面对巨大的差价,刁嵩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如果项目自己能够开采片石,将极大地降低施工成本。经过缜密的思考和计划后,他正式向项目提出建议,由项目开办片石厂生产施工所需的片石。这一大胆而周详的提议立即得到了项目的支持。他巧妙地利用埃铁项目在埃塞国家交通规划中的重要地位,争取到了当地政府和业主的支持,成功地开办片石场2处,为项目提供近15万方的片石,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面对国外项目的新环境和新问题,刁嵩以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益为先导,以不平凡的管理业绩帮助项目连续两年获得局经理部劳动竞赛年度综合评比第一名,受到中资公司和业主的高度评价。
提质增效当先锋
本栏目由五公司协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