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张明华) “有困难多帮忙,增加亲切感;讲规章说透彻,增加透明度;多巡视常问候,保证服务零死角。”日前,在济南客运段济南至乌鲁木齐南Z105次列车上, “补票小状元”宋震在向乘务员传授他的服务 “秘籍”。上个月,他积极落实该段堵漏保收相关要求,与班组同事一起实现客票进账51万元的目标,他同时也得到了段里的补票奖励。

为了激励一线职工积极开展列车堵漏保收工作、增加列车收入,早在去年,该段就出台了4大类20项 《堵漏保收激励考核实施办法》。在机制的激励下,一线职工的创收积极性提高了。创收积极性的提高,带来的是服务和作业标准的提升。

“恭喜你小朋友,你长高了,你现在可需要购买和大人一样的票了。”在济南西开往广州南的G279次列车上,乘务员王璐璐正在为一名儿童旅客办理超高补票。该段不断升级服务质量,贴心温馨的服务用语让旅客在补票时更容易接受,也避免了旅客的尴尬和不快,减少了可能带来的不配合、不理解。

“小王啊,我今天又来坐车了,还是去15号车厢补票是吧?”5045次列车9号车厢乘务员王萌又迎来了一位 “老朋友”——济宁商贸公司的孙先生。有些商务旅客经常出差,乘坐的列车也基本固定。孙先生家住淄博,每周一都会从淄博乘高铁到济南,再转车到济宁。因为到济南后只有10分钟换乘时间,他基本都会选择上车补票。 “上车补票挺好的,有时候出门来不及吃饭还能在餐车吃早餐。”孙先生说,下高铁后不出站直接换乘5045次列车就是王萌向他推荐的。“确实挺方便!”孙先生笑着说。

主动招揽客源、主动寻找潜在补票人群,这也是该段职工从思想到行动的一次巨大转变。该段利用添乘谈心、出退乘会宣讲、飞信调查等形式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明确效益与工资、效率与效益、岗位与市场的关系,从原有的 “要我创效”变为现在的 “我要创效”,在全段形成了比贡献、比创效的良好局面。

思想顺、有制度、有激励,在该段的多项措施之下,今年第一季度全段完成运输收入2977万元,超计划718万元,完成计划的131%,实现了首季度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