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昌供电车间,提起小梁,工友们总是这样说道:“小梁见面总是哥长哥短,听的大伙心里总是可得劲儿!工作中他有很多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都喊他‘金点子’。”

小梁,全名梁军,是许昌供电车间的技术员,今年31岁。

31岁的他身材不高,干练中不失稳重。

 31岁的他言语不多,话语中尽显真诚。

小梁的点子多是归根于见得多,学得多,听得多,总结一下“梁三多”。

2005年技校生毕业的他,踏入了铁路这个大家庭,从大修到车间,再到京广线第五次、第六次提速改造,从郑州站施工改造到郑北枢纽施工改造,从石武高铁平推验收到许昌车间技术员,这一路走也来,一干就是10年。

他的那些“金点子”,那可是全用在正地方了。

搞创新,小梁有“妙方”。

说起梁军有啥创新成果,大伙可是有话说 ,小梁的“坠陀抱箍”那可是工友们最认可的。一次大风天气巡视时,梁军发现坠砣摆动幅度比较大,卡磨限制管,造成坠砣上下不灵活,一个想法闪现在心头,是不是可以把抱箍改良一下,让它不在卡磨。说干就干,查资料,画图纸,找料具,在车间的大力支持下,历时一个月,经过四次改良,最终改良成出可调节式坠砣抱箍,坠砣抱箍可以通过调节螺栓调整坠砣距限制管的距离,从而避免出现坠砣不顺直卡磨限制管现象,此项目荣获段科技创新优秀奖。

要说他在创新道路上搞的风声水起,一点不假。

这不,他和他的团队最近又琢磨上了,提高侧线红线测量率课题攻关。站场侧线测量,每次停电点时由于股道占车,无法进行上道测量。在不用上道的情况下能不能测量?带着问题和疑惑,最终找出了解决方案,把原来最早的丁字尺改造成简便可携带式红线测量标尺,直接测量红线标高,保证侧线红线复合数据准确,在现场侧线红线复核中效果明显并得以推广,此项目在路局QC中获得优秀奖。

灭两违,小梁有“偏方”

同为许昌供电车间技术员的杜宝峰说起此事,也是连竖大拇指:“小梁灭两违还真有法儿,职工们都信服,他能从思想根源让职工明白违章的事干不得,这年青人有想法。”梁军包保临颍、长葛检测工区,每次下现场查违章,作为车间管理人员,既没有年轻人的浮躁,也从不照搬老套,每当发现职工有操作不当或是存在安全隐患,当时只进行指正和提醒。

“老哥,敲手锤戴手套可容易出事啊,得把这毛病改了啊”,“得嘞”。“兄弟,短接线一定要接好再干活,感应电大着呢”,“明白”。施工完之后告知当事人这样违章操作的危害,用案例警醒着每位职工,每次都能说到职工心坎里,听得职工也是心服口服,深知危害,职工也是后怕和愧疚。

解难题,小梁有“巧方”

许昌检测工区接触网工赵卫国说道:“要说小梁解难题,方法还真有一套,那次临颍检测工区整理台账有几组数据总是对不上,正赶上急用,电话里说不清楚,从许昌到临颍得有40多分钟的路程,梁军心想,就算赶过去也耽误了,熟知电脑的他灵机一动,决定用电脑远程控制处理工区台账难题,梁军利用电脑局域网,通过改变IP地址,远程操作控制工区电脑,把难题在最短时间内给解决了。俺不懂电脑,总觉得可神奇。”说起此事,小梁笑笑说:“哪有啥神奇的,一看都能懂,回头想学了我教教你。”

现在已经被批准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小梁,提到自己的众多“金点子”总是谦虚的说道:“其实这些所谓的‘金点子’就是把大家平时干活一起积累的经验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创新,以后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金点子’在班组进行推广,这样工友们既能省时省力,又能提高劳效!”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表达出了年轻人那种奋发向上的决心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