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世坤 通讯员 刘雪梅

2月27日,渝利铁路线上的石柱县春光明媚。11时许,记者一行走进成都通信段石柱通信工区。

“面对高铁通信挑战,我们与时俱进地在人员、技术、管理上同高铁赛跑,路局高效引入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简称GSM-R,被誉为高铁的‘中枢神经’,承载着控制动车运行各种数据指令上传下达重任。”杨奎说。

该段在成立工区之初就调集了最年轻的高素质人才来到这里,工区现有8人都是学铁路通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平均年龄25岁。从学校到铁路,面对远程高清视频监控等高速度、高密度的高铁通信系统,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们学以致用。

2013年10月,渝利线还未开通就调到石柱通信工区的杨奎,现已成为高铁通信设备行家。杨奎欣喜地说:“在掌握GSM—R系统后,路局首次引入高铁防灾监控系统,并在渝利线首次使用。”

防灾系统是在铁路沿线布设的“火眼金睛”,可采集风速、风向、雨量、雪深等数据。比如以降雨监控报警流程为例:前方道路的监控单位,具有短降雨量、24小时降雨量、连续降雨量和小时降雨量等监测功能,庞大的监测数据首先要经过现场监测单元处理,处理结果再通过通信网络传输至路局调度大楼的检测数据处理中心,再由应用服务器这个“大脑”根据预设的判断原则生成报警信息,再将报警传送到各监控终端。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收到上述报警信息后,可进行列车运行计划调整,下达行车管制、抢险救援、维修等命令,并通过信号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等实现自动或人工控制行车速度。因此,先进的通信防灾系统为高铁在防洪季提供了最及时、最可靠的线路报警状况,真正是做到了为高铁保驾护航。

“什么也不说,高铁需要我!”高铁时代需要高铁精神,实际是需要GSM—R系统通信人,干练的技术主管陈吉兵幽默地说,“盯紧于中枢神经机房中,维护于高铁通信线路之上。”

在铁路通信领域干了18年的陈吉兵接着介绍:“与天气变化相比,具有突发性、无规律可循和不可预测等特点的‘异物侵限’,是防灾系统监控重点,通俗说这就是道路发现可能阻碍列车正常行驶的物体。异物侵限一旦发生,调度所将马上发出列车停车命令,并向列车调度员、驾驶员发出报警信息。在列车停车后,司机可按调度员指挥以目视行车模式运行至发生异物侵限的事故地点前方适当距离再次停车,由司机确认异物侵限情况并报告调度员;侵限的异物清理完毕后,还需由司机确认限界并经调度员同意后恢复正常运行。”

去年西南交通大学通信专业毕业的曾鹏补充介绍了一项保障高铁安全的通信设备——事故报警电话。这也是路局管内首次在渝利线上采用,只在山区铁路才用,这套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当动车组在隧道中出现故障,而高铁通信G网同时中断的情况下,提供给司机和外界联系的独有的紧急报警电话。

对高铁有点“阅历”的杨奎强调说:“别看这套系统平时用得不多,但若高铁在隧道内遭遇故障,这个报警电话就是求救的唯一办法,很重要的!”

“‘天高专网铺,地阔高铁快。’中国高铁正改变着铁路运力、铁路春运以及人们的生活。从平原水乡到戈壁沙漠,从高原冻土到热带雨林,到处都有高铁身影穿梭。高铁跨越地域与生活,高铁通信人必将快速反应于高铁时代的发展中!”杨奎说。